德里拉――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和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解构主义的出现于二十世纪人们在哲学、科学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动密不可分。德拉达以其“事物就是符号”的观念,反对西方哲学史上以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哲学观念,力图打破现有的结构秩序。即“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一切领域,一切固有的确定性,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和等级制度,在此看来都应该被推翻”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在西方影响极其深远。他对美的本质问题――什么是美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并试图找出美的普遍性,“艺术摹仿”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变得“影子”或者“摹本”。他说:“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只是永恒的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用它自身同一;而德拉达及其解构主义者矛头直指的目标正好是这种传统的思想,德拉达及其解构主义者首先从语言入手,否定了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他解释说作为文本存在的真理只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阐释。解构主义则强调语言和思想上的自由宣泄,主张主体的消散、意义的延异的虚无主义,以非哲学的方式来进行哲学思索。这种新鲜的充满叛逆的哲学方式迅速地渗入了渴望个性表达的新兴一派人类之中。对于平面设计的不朽之作??IBM海报,应该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之作。设计者保罗兰德不仅在广告设计和字体设计领域的开拓给设计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他作为在设计界的叱咤一生也正是二十世纪美国解构主义影响下设计文化的缩影。他的作品具有极其独特的美国式现代主义风格,他将毕加索的概念以及马蒂斯的色彩体系通过蒙太奇和拼贴手法大胆地运用到设计中。作为一名“功能主义者”和“新广告主义者”,他在“无内容的抽象设计”和“有内容的抽象设计”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简单,诚实”,要靠主动的辛勤工作去完成;不好的作品是“无关、肤浅”。他总是试图在广告作品中引导受众主动探索和诠释广告传达的内容。像IBM的招贴(Eye-Bee-M),兰德并不用简单的英文字母来设计这幅招贴,而是把这些元素进行符号意义上的解构,在设计中有了这些信息的符号,就进一步获得了个性和风格的魅力。形成了既解成新意,又构得和谐自然的效果,它能显现出设计的文脉与创造价值,不但合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合乎观众的接受心理与接受力量。作为一个设计师他的贡献不单单是创作了一幅解构主义作品,而是把一个新的设计文化提高到了理论上的高度。实际上,解构主义最初是从建筑领域开始发展,其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解构主义哲学原理一直都被西方被建筑设计师们所推崇。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他的作品则充分的反映出对现代主义的总体性的怀疑,对于整体性的否定,对于部件个体的兴趣,他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个体的充分表达,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特征,但是这种破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形式。
对于上述变革中的艺术家而言,都是在变迁的时代中寻找新的方向,从传统生活方式到机械的、工业的和广告的洪流之中。艺术家们将各种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工业废弃物、社会流行符号等因素重新装配组织,赋予新的艺术概念,每一位艺术家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独立鲜明的艺术语言。他们认为,西方的传统艺术中存在着种种的紧张:对于艺术的紧张――必须高高在上;对于艺术题材的紧张――必须严肃慎重;对于艺术家的紧张――必须优于常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