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注意力主导时代,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影响力就到哪里,哪里就能成为媒体。2.0时代的受众对于内容有了更多发布、分享和社交的需求。数字化媒体的社交化趋势、移动化趋势,使得信息因为受众的创造、分享而变得更有价值,影响力更强。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应用具备可观的打开率和使用黏性,阅读植入生活,贯穿用户的沟通、并使沟通更具广域意义,既可与好友进行私人信息的交流,也可对公众账号的内容给予吐纳。自媒体尤因微信平台而高度膨胀。[6]促进自媒体大发展的,除了依托全民社交应用的开放型自媒体平台微信公号,还有以新闻为基础的专业化自媒体平台搜狐新闻客户端、掌握互联网入口的限制级自媒体平台百度百家等。搜狐新闻客户端既有类似微信的订阅体系,也有传统门户的编辑运营环节,为自媒体人设计了内容奖励、类经纪人及原生广告等收益模式,更是激发了自媒体人的参与热情。
以互动、社交、分享、小众化、大数据等取胜的自媒体,其快速发展也促使艺术传播与价值影响发生诸多变化。
1.艺术普及更为迅速广泛,大众审美空前提升
在移动互联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有Wi-Fi的地方就有艺术。在微信、QQ等媒介平台,以成组图片、优美文字、赏析评介等形式出现的艺术类分享会从一个朋友圈快速传至多个朋友圈,然后以重力加速度的量级成倍扩散,远远超越传统媒体一次性投放的辐射力。比如精彩摄影作品、大师书画作品、妙趣横生的设计作品、动人的短片等业已成为微信、QQ空间等自媒体平台热传的内容,一些意见领袖的评论以及公众账号的相关推送也成为推升艺术传播的载体与构成。一些有才气的艺术家借助自媒体传播会更早地脱颖而出,自媒体的多元交流、即时品评互动也有助于艺术家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提高创作水平。与此同时,艺术资讯的热传也使得大众的艺术修养空前提升,使诸多过去不怎么关注艺术的人也会在这种氛围下渐渐成为痴迷的艺术爱好者和热情的艺术传播者。
2.人人都是设计师,个性化订制大发展
在自媒体中各类艺术创作分享的鼓动与启发下,人们参与设计创作的热情空前高涨,诸多新的语言元素、新的表达方式、新的理性资源不断输送,艺术设计创作的体裁、介质和观念,不断被拓展、解构、改组与重建,艺术样式异彩纷呈,各类艺术相互碰撞吸纳,进一步促进艺术文化大发展。
与此同时,借助自媒体,消费者与设计制造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顺畅,交互信息损耗大减,消费者参与会延伸到生产环节,由设计师同消费者共同决定如何制造他们想要的产品,企业则可以将消费者的反馈囊括在纠错机制之中,形成内部创新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有创意的企业还会开发结合游戏的艺术设计应用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设计创作。消费者的参与不仅可丰富设计师资源,使产品丰富多样,也有助于其产品的口碑推广与圈层销售。
也就是说,未来的消费者、设计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界限会渐趋模糊,设计制造业大规模投放广告、大规模设计生产的时代将终结,从而进入新部落时代,精细化服务、个性化订制将成为常态,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生产者。[1]
3.艺术批评全球化,艺术品交易市场更加活跃
目前,许多艺术创作者和商家争相借助自媒体传播艺术品展示与交易的相关资讯,通过圈层传播推销艺术品,大大拓展了营销受众范围。传统的艺术品定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的C2C、B2C机制有利于打破信息垄断格局,消费者可以通过用户评论对艺术品进行评点,艺术批评全球化,互联网的群蜂智慧将使艺术品的背景、价值等信息透明化,相关解读也更客观公正,从而大大减少了个人判断的精力支出与误判的可能性,这也促使许多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敢于投身艺术品交易市场。商家可以通过相关评论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同质化的艺术设计品将越来越失去竞争力,而那些拥有一流用户体验的产品将会脱颖而出。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会变成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价格同步,有些艺术家或许会借助专业团队进行线上、线下营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挖掘,艺术品广告也将转入精准投放模式[7],自媒体的圈层效应更是有利于个性化艺术品的推送。
4.艺术文化产业大发展,基于艺术的自媒体“钱景”可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文化消费会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手机、平板设备业已普及,自媒体中艺术文化内容备受追捧,整合艺术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文化产业链创新会更加有利,基于艺术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成为必然。 艺术的自媒体传播,使得分享内容所描绘的美好生活方式十分令人向往,一批批观赏摄影、文玩展示、服装设计等图文的发布与分享,将会前所未有地激发人们出游、创作、消费的欲望,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产业、电影产业、网络新媒体产业等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一些新的艺术文化产业会大受欢迎,比如创意生活产业――企业以“生活理念”为诉求基调,通过空间镶嵌与设计美感,将文化创意同衣食住行育等行业联合跨界经营,打造消费者强烈想要拥有的商品。[8]
与此同时,自媒体的艺术传播也大大激发了大众的审美学习愿望,基于网络的艺术知识学习、艺术在线教育等服务需求旺盛,有望成为内容产业新的增长点。
借助自媒体传播,我国出版业可以更加便捷地向世界输出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内容,树立现代文化中国新形象,同时也将优秀的海外作品吸收进来,丰富国内市场。艺术传播类自媒体也有可能像实体传媒那样形成协同编纂平台,协同编审、出版商、作者等,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服务。正如Tumblr这个自助出版平台,能够让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协作生产出短小精悍并具情节性的小说,更多的人蜂拥而至来阅读。这使得出版商很容易发现作者的创造性才华和能量。
高价值、高精准的目标受众,会让自媒体具有更高价值,基于艺术的自媒体“钱景”可期。人人都想借助基于长尾小众化需求、部落化生存的社交网络自产自销,互联网巨头的全面介入或使自媒体的商业潜力日趋明朗。“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凯文?凯利《技术元素》)。个别艺术自媒体或以其特有的水准产生强大的感召力,粉丝众多,进而在虚拟空间形成像1990年代圆明园及后来的宋庄那样的艺术家聚集区,以其特有的活跃气氛和自传播体系,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包括观念上、创作上、展览上、对外交流上,以及艺术品买卖等自成系统,这种力量又不断转换成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成为艺术家的“大本营”及公众甚至大众媒体的关注点,从而带来不同受众:艺术商人、评论家、媒体记者、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猎奇者,得到国内外艺术界、文化界、产业界等的关注,得到政府或资本的认可和扶持[9]。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种可能性:搜狐新闻客户端设计了一个对接广告主与自媒体作者的平台――原生广告系统,广告主在平台上发布原生广告需求,相应的自媒体作者接单,并创作内容,之后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发布,客户端会按照个性化推荐把相应的内容推送到感兴趣的读者面前,最后以CPM的形式向自媒体作者分成,以此来解决长尾自媒体的盈利问题。比如由搜狐新闻客户端、搜狐IT、搜狐视频联合推广的脱口秀节目“三表龙门阵”,让自媒体人三表在一次品牌广告的投放中拿到了15万的广告分成,成为业界美谈。[6]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