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以其强大的声势涌入主流传播渠道的当下,艺术传播单一地屈从传统大众传媒传播逻辑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艺术的发展会一改受制于传统大众传媒的状况而呈现出分化生长的态势。从发展趋势上讲,艺术的生长或由现代传媒环境的变化呈现如下分化发展的情况。
1.依托传统大众传媒发展的艺术进一步精萃化
权威性、专业感是传统大众传媒的优势和品牌依托,而品牌代表着公信力。那些精英艺术、大腕的艺术作品,或者追随组织的艺术创作等,依然要通过规模化媒介资源――传统大众传媒――获得尊崇和认同,以扩展声誉。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及社会认可情势下,传统大众传媒在艺术传播中依然占据着相当的份额。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往那些上不了传统媒体的艺术样式将会通过自媒体来发布。所以,依托传统大众传媒发展的艺术会进一步精萃化,那些精英艺术依然会与传统大众传媒相伴而生,并发挥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虽其在自媒体上的传播也会有,但多是浅表的,满足不了其扩大声誉的需求。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创新及应用,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还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媒介大融合将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许多规模化运作的传统媒体正在将其元媒体、网站、掌媒等资源予以整合,试图以“可看、可视、可交流、可互动”的方式将“传播、体验、销售”有机结合,从传播内容和产品,到传播流程和服务模式将全面转型,在内容、渠道和平台上进行更好的资源统筹与利用,这对于其内容集聚极为有利。因而基于传统媒体的艺术生长不会式微,而是将进一步精萃化。
2.服务于企业品牌建设的倾向化创作促使艺术流派多元共生
互联网的选择性极多,生活化传播的优点在于它置身于人们的生活中,瞬间就可以让亿万人知道。以前段时间十分火爆的“褚橙”为例,褚时健种橙子的故事在微博、微信上被持续发酵,最后通过分众楼宇电视播出的褚橙广告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消费场景中,瞬间引爆了本来生活网这个销售平台。无论是社交化媒体孕育能量、助推高潮进而转化为销售力,还是制造由头、引发社群关注与讨论、进而形成全媒体发酵,这两种与自媒体交互作用的传播方法将会是成长型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全新标配和法则[3]。加之软文的广告效应使得企业重视媒体报道,自建媒体与自媒体平台(比如开设微博、微信公众账号之类)都可以成为企业进行精准化及个性化营销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资讯汇聚与互动营销使自媒体以其圈层营销的优势服务企业品牌的价值日益凸显――借助互联网的多媒体全景信息资源,客户到达、客户确认轻而易举,使推广与销售合二为一(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公众在朋友圈征集点赞赠礼品等形式,推广自己的产品,扩大品牌影响)。企业可借助艺术元素参与事件策划,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传播产生裂变效应,在企业广告推广的同时促进艺术的超常规传播。
更深层次讲,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打造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而自建垂直媒体和自媒体。所谓垂直媒体,就是先有特定客户群,然后围绕这个客户群提供主题性、个性化的内容产品与活动产品,形成B2B、B2C等服务产业链,比如高端旅游业、银行的客户组织[4]等。不同企业品牌自媒体,定位不同,要塑造的人格化品牌形象不同,其为用户提供的特定价值自然也有差异,因而需要不同特征风格的内容作支撑。比如,运动类企业自媒体,要促进品牌建设,就少不了提供运动、健康方面的资讯,采用的艺术内容也要与此相匹配。如此,艺术的倾向化创作会大量涌现,区域性或群体性特征将进一步凸显,艺术流派会更为多元。 3.基于个人自媒体的艺术精彩纷呈
与企业自建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类似,艺术界或相关人士为了增加其个人影响力,也会构建个人自媒体,来发表以其个人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指针的艺术内容。自媒体情势下,一些优秀的艺术工作者,会从现在的机构媒体中解放出来,一头扎进寻找艺术表达新形式的大海里,自由地呼吸、生产和创造,从而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生产的内容会更好;另外一些非职业人士,出于业余爱好或增加影响力等目的,也会更多地参与其中,丰富艺术文化。比如,从2010年开始,国外就兴起了一批年轻的独立设计师制作个性化品牌的风潮,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只需花费小成本就可以向全球观众推广自己的品牌,而博客和社交网络又为时尚评论增加了纸质媒体不可比拟的即时性、互动性,并且变革了过去由时尚界精英圈定的“等级制”金字塔格局[5]。如此,艺术自然生长的空间被打开,青年艺术家将获得更多的机会,艺术的兴趣色彩增强,艺术品类会更为多元,艺术精品会大量涌现,艺术文化将更加繁荣。
与传统媒体的艺术传播不同,自媒体上的艺术传播(比如“水彩写生”“左衽中国”),其传播内容会以作品为本位,不仅展示作品,而且展示作品的形成过程及创作者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环境等历史文化背景,其艺术观念与艺术创作精神得以张扬,进而以其独特的风尚和强大的影响力汇入主流艺术文化的洪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