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花灯的艺术形式及特点
花灯歌舞的演出可以分成三种:“团场”、“坐场”和“打升官”。在这三个类型中“坐场”是所有剧目的总称,“坐场”依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又可分“为表演唱”、“花灯小戏”、“花灯歌舞”、“讲口戏”、“打岔”五种。
从花灯剧目上观察,传统的花灯剧目大多数是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据了解“小生”、“小旦”、“小丑”这 “三小”戏极多地方是折射出了农村中人们所反应的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以及家庭伦理的道德,例如《迎春》、《大茶山》等等的许多剧目中是从剧本的内容到唱词还有道白,都具有着很浓的云南乡土特色。
花灯歌舞之所以如此称呼,其缘由是它的形式表演上突出的就是舞蹈者们边唱边跳的特色,并且与花灯音乐密切相关的。云南花灯中的“崴”,虽然多姿多彩,但它在动律上不花巧、造作,更没有高超的技巧,广大人民曾将花灯演唱戏称“崴花灯”,乃至于有“不崴不成灯”的说辞。崴,是云南花灯在表演时演员以躯干为主要运动部位连续不断的横向移动或上下崴动的表演方式,除崴之外还具备有转、跳、手巾、龙舞、灯笼舞、扇花等的多种异同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
(二)云南嵩明花灯歌舞的作用
嵩明花灯,是云南省多个花灯支系中较有特色的一个品种,早在五十年代,以《一蓬藤》等嵩明花灯音乐为素材编创的花灯歌舞《喜迎春》《红灯舞》《团场》等节目,就在国内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另外的几首代表性曲调《嵩明山歌》等,也在云南省花灯剧团上演的大型剧目《王秀驾》和《孔雀公主》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