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戏剧史的发展历史我们似乎还能看到戏剧作品中民生题材的缩影,以19世纪的挪威作家为切入点,他改变了从古希腊到莎士比亚这个年代的戏剧传统,从而产生的正剧,当然最具有代表性的应当是社会问题剧。社会问题剧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中存在矛盾和针对当时社会状况提出问题,带有浓厚的强烈色彩。从易卜生笔下的“意”视角出发,他就是着力于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形”的表现过程中,它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戏剧形式,对之前存在的大胆创新,通过辩论式的方法来表达,而这也因此成为了社会问题剧中一种富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
纵观中国的近现代戏剧史,洪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创作了大量的戏剧,都是对当时社会强有力的表达。例如:《赵阎王》、《农村三部曲》,还有富有代表性的讽刺小说其中充满着咸鱼主义。他作品大多展现的是农民生活,将其点滴表现的栩栩如生,因此其作品也好评如潮。在表现“意”的过程中,他对民生疾苦也非常关心,同时也通过自身的作品来展现在当时小农经济中存在的弊端,以及腐朽黑暗的官僚对农民进行的压迫。他的戏剧语言丝毫没有华丽语言的存在。可谓之朴实无华。当然在语言运用上还充分利用了江南等地充满民俗风情的语言。在交代时间地点方面也是一个重大创新,而这也是“形”的一个重大突破。我们在关注优秀作品的时候也不能够忽略那些关注民生,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突出其要表达的内容,自然在“形”与“意”的表达过程中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例如: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作者就是从普通农民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底层人物来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如题材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导演通过漫画的方式来展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民群众无法容忍一群作恶多端且愚昧的群体,这既是对他们的侮辱也与艺术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思想不符。这个戏剧尽管取材于民生,关注的也是社会现实,但是在展现艺术作品的背后,看不到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文化力量,不能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戏剧的目的不在于揭露多少社会现实,而在于作品能不能让人在看后受到鼓舞,能够引起人的思考和感情共鸣。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