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黄梅戏之所以能够在解放后获得快速的发展与繁荣,除了其自身特有的动人魅力外,更离不开现代科技的联姻与支持。上个世纪60年代《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黄梅戏电影的摄制,80年代拍摄的《郑小娇》、《严凤英》等电视连续剧的推出,使得黄梅戏的艺术传播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发展至今,黄梅戏已经累积了大量的音频与音像资料,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总结归类,进行现代技术处理与抢救性保护。另外,我们还可以对现有的黄梅戏艺术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资源搜集与整理分类,通过戏曲采风、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濒临失传或近乎绝迹的黄梅戏艺术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地分类收集与系统整理,将搜集得来的与黄梅戏相关的文本、音频、音像、图片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处理,打造黄梅戏艺术与文化资源数据库与信息共享互动平台。在这方面,安徽黄梅戏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8年5月4号正式上线的安徽黄梅戏网,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黄梅戏影音、图文信息互动平台,据网站介绍,截止目前,该网站已经“收录了400多个唱段,3000多个视频,35张专辑,55位名家,2000多条资讯,40多个伴奏,单曲试听下载超过40万人次,戏迷累积积分超过100万。网站访问量达到近1000万人次,同时段在线IP超200,PR值5,hao123收录,各大搜索引擎排名前三。”安徽黄梅戏网还开设有微信、微博平台与QQ群,网友还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或参与讨论,在黄梅戏艺术与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现代科技与数字化技术的手段,将黄梅戏艺术与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与互动,相关的网站还有:黄梅戏在线,安庆网络广播电视开设的黄梅戏第一视频网站,新华网黄梅艺苑、中安在线黄梅频道、安庆新闻网黄梅戏频道等,各地黄梅戏剧院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均设有自己的黄梅戏官方网站,介绍各自剧团或剧院的历史动态与演出讯息,提供在线剧院或音视频下载,并组建有自己的网上艺术档案馆,向社会大众宣传介绍黄梅戏相关知识。另外,网络上还活跃着许多区域性或全国性的黄梅戏戏迷票友QQ群。可以说,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传媒的兴起,大大拓展了黄梅戏艺术与文化的传递速度与传播空间。
开发黄梅戏数字产品,引领中国戏曲数字音乐平台,让社会大众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等数字终端就能便利地接受与欣赏黄梅戏艺术。黄梅戏艺术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唱腔的优美动听,由此,它也被称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对黄梅戏音乐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从黄梅戏艺术的特性来说,是完全可行的,与其它剧种相比,黄梅戏是占优势的。如2012年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联合中国移动、安徽出版集团等单位联合开发的“再芬黄梅彩铃”,其中不仅有《闹花灯》、《满工对唱》等经典唱段,也有融汇现代元素的经典黄梅戏歌,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