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的作品,一般来说其情感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在叙述时更多的是对场景的叙述、重复、转述。但是正是因为其在情感的体现上比较平稳,要想获取观众的同化,就必须借助语言的节奏实现语言表达的绘声绘色。在叙述型作品中,语言节奏上起伏有度,节奏保持平实、稳定,实现语言的节奏与叙事内容及情感波动相一致。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下面两方面来控制语言的节奏感。
(一)根据不同人物的语言合理调整语言节奏
所谓的人物语言主要是播音内容中的人物语言,其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进行播音时尽最大限度的模仿人物的声音,注意其声音表达上的节奏感与层次感。不同人物的语言及语言的节奏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同一个人物在面对不同的场景其语言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心情影响着语言与语言的节奏。常见的场景决定语言节奏感的例子如:在人处于激动的情感状态中,其语言的节奏感比较舒缓,甚至出现停顿,节奏上体现出一种高昂与紧张感。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言的表现上也不尽相同,其在声音的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孩子的声音定位于活泼、可爱,充满阳光与童趣,节奏感比较明显,鲜亮。青年人则充满朝气,积极向上,节奏上非常爽朗、高昂。中年人在节奏上变化就开始趋于平缓,沉稳、敦厚。老年人是饱经风霜后的沧桑,绵远悠长。不同的性格影响语言的节奏,性格温柔的人,语调是平直的,节奏感不明显。而有的人性格比较活泼,声音干脆、直接,这样的有声语言一般借助高而平,中速偏上的语调来展现。
(二)根据情景的变化来控制语言的节奏
播音员在进行播音时总是追求叙述成分的形象性,借助音色与节奏的变化来逼真再现内容中的各种场景,呈现给观众多元的体验。这就是根据场景的变化来展现语言的节奏,实现场景描绘的逼真性。情境的色调描绘注意与声音的情感相协调。例如下面一段文字的朗诵:
“离别分散总是难以忍受的,当父母得知我要踏上去海南的旅程时,便急匆匆赶来车站送我,想阻止我这次行动。但是面对泪流满面的两位老人,我依然踏上了南去的旅程,即使我心里也有着无限的悲伤与流不尽的眼泪。飞驰的列车将年迈的父母抛在后面,我的心也随之颤动,我是怎样的人,居然忍心为了祖国的事业离开年迈的他们!”在这段文字中,既有心理描写也有场景的展现,总体的感情基调是不舍、矛盾与痛苦的。这就要求我们播音时要注意借助语言的节奏将悲苦的情感展现出来,处理好重点语词的节奏性。在读“匆匆”二字时要注意将后鼻音的加重,重在表现父母的着急与心情急迫。在读“还是义无返顾踏上南去的旅程”这句话时将“还”、“踏上”等字的韵母发音延长,借助延长的音调表现我内心的纠结与痛苦,最终下定决心的无奈。在读“我心里也有着无限的悲伤与流不尽的眼泪”时注意语言的停顿,一字一顿,表现作者的悲伤心情。在读到“飞驰的列车”在音高的处理上将“飞驰的”语速调快,突出车速的快,有后面的场景相呼应。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