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人们面对的新事物新选择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很少有人去关注戏曲、了解戏曲,认为那些只是老一辈人喜欢的东西。他们崇拜西方文化,追求国外的东西,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却轻视甚至看不起本民族的文化现象,认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东西老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如谦逊、忠厚、尊重师长被解读为无能、软弱、保守,而把传统文化打压的傲慢、自吹自擂则美化为自信自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有必要把与民族审美理想有着内在联系的戏曲好好传承下去。比如:沪剧《芦荡火种》中《芦苇疗养院》唱段,学生通过学习,可从新四军身上学习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具有顽强斗志和远大理想,拥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有如着名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从人民战士的顽强斗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当然我们必须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传承。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及一代人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这阶段的人们,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极强,一学就会。中职生虽然基础差,但模仿能力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因此,作为赋有文化传承使命的学校,有义务将戏曲艺术带入中职音乐课堂,并加强学习。而作为我们这些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往日在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戏曲音乐、戏曲脸谱、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知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明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概念的真正含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