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花鼓戏的表演特征

  (一)表演的视觉特征。首先,花鼓演员具有较强的艺术表演能力,表演内容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过程,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形象化及舞台化,最终形成一种固定式的表演模式,表演动作主要包括卷袖、洗碗、端茶及擦汗等,要求表演人员要掌握走位、手势及眼神特点,展现出落落大方和动作轻柔之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及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对百姓梦想及快乐的诠释。其次,花鼓演员的特殊妆容。丑角在鼻头上画一块“白豆腐块儿”,穿一马裤,胡须上卷,手拿纸扇,性格诙谐幽默,通过动作及表演,常常能引得人们哄堂大笑。化妆过程包括拍彩、拍红、定妆、扫红、元宝嘴和描眉眼几种。[2]

  (二)表演的听觉特征。益阳花鼓带给人良好的听觉享受,展现出了花鼓戏的独特艺术魅力。益阳花鼓戏主要是运用小腔湾,听起来婉转动听,旋律节奏花式?化。益阳花鼓在演唱过程中还会加一些特殊的装饰方法,主要包括气振音、闪喉咙、长颤音、倚音等,确保了曲调的丰富多彩。首先,旦、丑行腔。其中旦角主要集中在高声区,旋律优美、流畅;丑角主要集中在低声区,旋律悦耳动听、协和。其次,伴奏乐器民族风味浓厚。主要是运用大筒、唢呐、大锣及笛子进行伴奏。随着花鼓戏的改革和发展,铜管乐器也被逐渐使用到花鼓戏演奏中,给人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盛宴。

  (三)表演的表现特征。首先,夸张表现手法。幽默诙谐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大胆及夸张特点,共同构成了艺术形式。花鼓戏在解放前以正版正腔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花鼓戏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花鼓戏的表演形式逐渐发生变化,诞生了戏剧式表演形式。通过花鼓戏演员一系列诙谐幽默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次,故事情节的风趣幽默。通过对花鼓戏的表现情节进行巧妙安排,能够达到吸引观众目光的目的,将生活中的热门事件作为花鼓戏中的重要内容,确保了花鼓戏内容的丰富性,强化了人们的理解能力。[3]

  益阳花鼓戏作为湖南花鼓戏中的重要一支,是在人们长期劳作下产生的。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了解到了花鼓戏的艺术风格及表演特征,并且了解到了益阳的传统文化。花鼓戏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到表演中,完成了对表演的创新,独具地区特色的方言、取材于当地的民间故事、独特的唱腔共同构成益阳花鼓戏,吸引了大量的群众。以其表演中的视觉特征、听觉特征及表现特征,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您推荐

荆州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

  (一)大荆州解体带来的打击   90年代后,由于大荆州的中天门、潜江、仙桃划分为直辖市,荆州花鼓戏从一个集合体变成了各自发展和各自为阵的独立模式。荆州地区文化界用了很多尽力和心血整合的一个和当时黄梅戏并驾齐..

花鼓戏唱腔的形成与分类

  湖南花鼓戏的唱腔主要包括民歌、灯调、打锣腔、川调等四类,其形成过程如下:   第一个时期是歌舞对子戏。这个时期,其唱腔形式主要是灯调以及民歌,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是民歌主要来自于采茶歌,且角色比较简单..

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突出个性,贴近生活实际。湖南花鼓戏也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序。在这些程序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类型来划分不同的行当分工,同时灵活运用不同的程式来为人物服务。湖南花鼓戏在..

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种类

湖南花鼓戏的形成

  湖南花鼓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嘉庆年间就形成了一旦一丑演唱的形式,到清同治时期,花鼓戏就形成了三小戏,并且演出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当然由于这些都是属于生活的小戏,所以简单朴实,同时剧目也非常少。它的形成经历了三..

花鼓戏的舞蹈艺术特色

  (一)花鼓戏的两大舞蹈特色   第一,花鼓戏的发展建立在戏曲艺术的一般程式基础上,对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花鼓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当地的民间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及创新。在..

花鼓戏的历史嬗变

  花鼓戏艺术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明朝初期,是建立在淮北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g剧种,在我国的淮河以北地区广为流传。花鼓戏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是以说唱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融入了较多的地方特色,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