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近代剧场的出现,一些带有布景灯光的新编剧目,在20至30年代曾有过一段竞相搬演的高峰期,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时装新戏,二是古装戏,三是连台本戏(包括武侠戏、神怪戏、侦探戏)。在这些戏中除了服饰创作有了变化之外(即时装、古装的运用),更主要的变化表现在布景、灯光造型的参与。在京剧中使用布景(当时叫“时装戏”),大约和中国话剧同时,从资料看,渠道则来自日本。时装戏如《黑籍冤魂》、《新茶花》等,为表现剧本的主题,在舞台美术上吸收了话剧灯光的运用手法,为京剧引进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段。
由于戏剧作品的风格体裁的差异,也促使舞美灯光构思和演出形式多元化,?烧呒然ノ?制约又相辅相成。如河北梆子《美狄亚》是根据古希腊悲剧改编成的中国戏曲。这要求设计者从寻求东西方古老的戏剧文化、戏剧美学原则的契合点入手,展现出古希腊悲剧的演出形式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写意性、装饰性、表现性与虚拟的程式化的表演相统一的演出风格。艺术总体力求简洁、质朴、典雅,强调文化层次与艺术品位。舞台采取希腊悲剧的歌队形式与中国戏曲的“出将入相”的格局:前表演区两侧分置歌队席与乐队席,舞台装置以守旧形式为基础,以屏风装饰舞台,前台两侧置立四扇大屏风,屏风上饰以象征宫廷的龙凤及剧中神物金羊毛和宝扇的图案,背景为巨大的黑底色屏风,营造出深沉、压抑、凝重的悲剧氛围。黑丝绒背景上以中国画笔法勾勒出象征希腊地域特征的太阳、海水、山石,以不同强弱、冷暖的色光投射衬托主人公美狄亚的起伏跌宕的情绪变化。最后以血红色光投射到激越的海浪上,烘托出美狄亚的变态复仇心理发展到极致――杀子,形成全剧的高潮。滑稽戏《我肯嫁给他》,设计者在把握笑的艺术上,赋予活泼自由的形式,天幕以淡色平涂为基调,幻灯投以白描装饰性的建筑轮廓线,前景用少量几何形体的平片,选用有色灯芯绒布料,使之吸光产生柔和感,它与门窗、栏杆极简单的道具组合形成具有轻柔、活泼、充满喜剧感的舞台画面,使结构新颖的自由空间与夸张的表演达到统一,以满台春意盎然,有机地烘托出失足青年获得新生的主题。
总之,灯光在戏曲舞台上是很有开拓前景的领域,因为它们很契合民族戏曲虚实相生的写意神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