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走向:自然的回归

  艺术作品要凭借内容的美来吸引和打动人心。没有好的内容,形式毫无意义,同样没有好的形式,内容之美也难以彰显。没有不同的形式就不可能有独特的、个性的艺术创造。好的内容源于艺术家丰富的心灵收藏。事实上,抽象艺术并非形式与内容的完全抽象,而是以形象元素为支撑的形式抽象。所以,艺术家不仅要向大师和传统学习,而且要丰富生活体验,让心灵回归自然。

  许多艺术家之所以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心灵收藏匮乏,没有深入自然和生活中去挖掘艺术价值。正如清初画家石涛所讲的,要“收尽奇峰打草稿”。万事万物都有其灵性所在,我们疏远自然,自会被自然抛弃,古今中外的伟大艺术家,无一不深深热爱着大自然,并将大自然作为最大的灵感源泉和素材宝库。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生活的美和对人性的思考,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一种精神创造与艺术升华。可以说,那些远离自然与生活的艺术家,是很难形成深刻的生命感受的,也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从马蒂斯到毕加索,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大自然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根底。但我们必须自觉于传统,回归于自然,学会从自然和生活中创造艺术。

  正如画家米罗所讲,回归大地能让我们飞得更高。而米罗就是那个回归大地的人,他创造的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就是源于其西班牙文化血统中富于幻想、思维敏感、表现力强的传统。不难发现,艺术的生命需要在时间的洗礼下才能焕发新彩,艺术家脱胎于传统,心灵回归于自然,是一种生命经历的深刻反映,优秀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是少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活的支撑,艺术世界只能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为您推荐

走向未来的公共艺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也伴随着社会的脚步不断前行,而作为主导者的设计师们,思想,价值理念逐渐发生变化。从注重形式性到后来的注重功能性,种种变化和发展都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变革。当代中国呼称要建设“美..

设计主体和生命的审美化(走向美学人)

  审美活动第三层,设计主体和生命的审美化,是人们“从物质和社会的现实转向主体的现实,转向个体的存在形式”,是个体成为一个“美学人”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审美化,甚至可以说在个体中间达到了它的至境”[1](P11)。..

观念走向:传统的回归

  艺术家从本土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然后完成一系列的成长与蜕变,而所有的成就都需要文化之根做支撑。艺术家离不开母体的滋养,需要以传统文化作坚实依托,这不仅是艺术家生命的归宿,而且是文化的自觉回归。   艺术大师..

心灵走向:自然的回归

信仰走向:理性的回归

  真正的艺术经得起历史的淘汰,当艺术成为艺术家甘愿为之牺牲的信仰时,它的价值才是永恒的。没有思想内涵的艺术品就如同没有灵魂的空壳,是无法存活下去的。艺术大师们通常都是孤独的,只有处于孤独状态才能静下心来看,才..

青海平弦戏发展走向

青海地方戏曲音乐以坐唱曲艺'平弦'音乐为主基调,在形成青海地方戏风音乐之前,广泛吸收了青海河湟民间小调、曲牌、社火、秧歌等音乐,并借鉴了国内其他剧种之后才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的。 随着大小不同剧目的深入引进,青海..

心灵的感悟②

  :郭铁良 主编   :10位[750484215X] 13位[9787504842152]   :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定价:¥14.80 元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当代中学生网络作文400余篇,由北京众多特级教师点评指导,对中学生写作能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