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与太阳崇拜
太阳与文艺的重要作用在古代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在古希腊,太阳神是文艺、音乐、诗歌的保护神,又是预言之神、航海之神。在德尔斐(Delphi),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由他的女祭司皮提亚(Pythia )发布,再由“宣告者”(prophetes)编排成诗体向请求者宣告。
神话是哲学与文学的源泉,德国语言学家、神话学家麦克斯?缪勒(Max Müller)在《比较神话学》中,认为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中心。
海德格尔终生追问生存与时间,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的。由于太阳提供了人们最基本的时空意识,因此他对艺术的论述是围绕着太阳而展开的,正如他后期在《语言与家乡》一文中对诗的本质的论述,“在诗的话语中,不重现任何被给定的东西,而是在场地向着太阳夏日一天的劳作而诗,因为此一诗的言说才把这整日的劳作赋予我们。这丝毫不是诉说有关太阳的事;反倒是,太阳教我们说,并向我们说,我们因之才有了说这回事,前提是,我们倾听到诗着地言说。”
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的艺术形式“社火”,就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土地与火的崇拜。《说文解字》注“社”为“社,卷一,示部,反切:常者切, 地主也。从示、土。《春秋?》曰:‘共工之子句??社神。’《周?》:‘二十五家?社,各?其土所宜之木。’”“社”为“为土地之神;《白虎通义》说:“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薄重之,故自祭也”。《礼记》云:“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日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置社”即民间祭社单位。《周礼》规定民间以二十五家为一社。秦汉以后,民间以“里”置社。且里社逐渐由一种准宗教祭祀团体转变为辅助基层政权管理的机构。在元代,社甚至正式成为县制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专管劝课农桑。明代的“社”已经是与里、甲、图并列的基层官方组织。同时,民间“会”、“社”随着庙宇的存在而大量盛行,也是古代“社”的一种变化形式。现今社火的词义概念、组织单位、机构都可以看作是古代“社”祭礼仪的民间残存方式。
“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反映着火崇拜的古老渊源,而早就有学者指出,火崇拜来源于太阳崇拜。在中国最早的时历书、集中描述了中国古人的“生存”与“时间”的《礼记月令》中,就出现“命民社”的话语。也反映出“社火”与节气时历的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在与“社火”密切关联的“秧歌”(往往与社火是同一形式)中也能发现太阳崇拜的痕迹。众所周知,“秧歌”并非“插秧时所唱之歌”,它最早的名称很可能是“阳歌”。《米脂县志?风俗本》中说,春闹社火俗名闹秧歌(又名阳歌)。 阳歌是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古人以歌舞祭祀膜拜太阳神。现在秧歌队中的伞,很可能就是由祭祀活动中高举的太阳形物体衍变来的。《靖边县志》写有:“上元灯节前后数夜街市遍张灯火村民亦各鼓乐为傩装扮歌舞,俗名社火义取逐瘟。”《米脂县志》记有:“春闹社伙(火)俗名闹秧歌村众合伙于神庙立会……由会长率领排门逐户跳舞唱歌悉中节奏有古乡人傩遗意。”这些都说明陕北秧歌与“傩仪”(一种驱瘟逐鬼邪的祭祀活动)、“社火’(祭祀土地神的一种活动),即与祭祀活动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