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如果说将团体比喻为人体,那么人才就是这具身体的血肉。没有人才的团体是不健全的,是难以生存的。因此,任何团体都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与高校合作,组织高校专业人才对演员进行辅导培训、邀请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来此联合开展文艺演出和创作,特别编排反映当地本土人情、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风民俗、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节目。
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于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作为艺术团签约指导老师,对艺术团创作、排练、演出进行指导。
通过开展联谊活动,增强艺术团体之间的人才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促进艺术团体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艺术人才队伍并达到资源共享。
第二,增强艺术团发展的内生动力。艺术团要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包括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及环境创新。
观念创新。要改变复排和移植传统剧节目的演出模式,尽可能多的进行新剧节目的创作生产,尝试演出那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机制创新。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实施激励机制。通过竞争和奖励,提升演员和剧本创作者的积极主动意识,增强艺术团的活力,而且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加强了艺术团内部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营造了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的氛围。
市场创新。成功走向市场的关键在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关键在于市场定位。要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确定自己需要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管理创新。市场化下的艺术团体管理要将现代管理理论和艺术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按现代化管理规范,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其次,实行绩效工资制和考核竞争制,按演员上演的每个节目的数量质量考量每位演员的补助津贴数,调动演员从事艺术演出的积极性,也促进演员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更保证了艺术的高质量、高水平。
环境创新。对于企业(或艺术团)本身来说,外部环境是客观的,是不可以改变的,企业(或艺术团)只能改变自身环境来适应社会大环境。要在认清自己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艺术团个性文化:首先,明确艺术团文化的内容,要展现怎样的精神风貌,走什么样的路线,只有将这些明确,才能够进一步建设艺术团文化。其次,要配合艺术团发展战略,精神内容与发展战略相符合才会形成动力,推动艺术团前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部署,解读大会报告,不难看出其很多内容都是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民营经济将会有更大的提高。作为民营企业的艺术表演团体,也需借势前进,跟随改革步伐,乘风破浪。
(作者单位为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
[作者简介:李洁璐(1988―),山西人,西藏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