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创作概述

  姜文是一位集编、导、演为一体的导演,在1993年拍摄了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实现了从“大腕”演员到最“牛”导演的转变。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故事背景为“文革”时期,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的孩子们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姜文摒弃了传统“文革”题材电影作品中的压抑、凝重、残酷氛围,而主题也没有突出表现了十年浩劫,而是将创作视角放在了“文革”时期处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去用镜头语言描述了这些孩子心中的青春萌动、激情豪迈。整部影片亦真亦幻,以半梦半醒的形式去表达了姜文对青春的留恋与期冀,是对后青春消逝的怅惘之情。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收获了巨大的成功,男主演夏雨荣获了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新加坡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奖项,并且在1996年的台湾“金马奖”中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剧本改编、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六项大奖。而美国《时代周刊》在1995年也将这部作品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的榜首。

  接着,姜文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部电影作品《鬼子来了》,人们又一次看到了姜文让人叹服的电影才华。这部作品涉及战争题材,但是内容中没有融入战火硝烟,也没有敌人的严刑拷打,甚至没有传统战争题材中不断展现的民族英雄主义,而是借助抗日题材故事为观众们还原了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姜文运用了重复叙事手法来强调了“我”是谁的质问途径与马大三以及村民们对人性的怀疑。姜文在电影中融入了大量黑白色彩,许多恐怖的特写镜头,高速切换的蒙太奇剪辑,充斥全片的唐山方言以及诸多幽默的台词,组成了一种荒诞的影片基调。这部电影作品获得了2000年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接着又获得夏威夷电影节Netpac(亚洲电影振兴组织)和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殊荣。曾经英国着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说道:“这算得上是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它兼有喜剧、悲剧、音乐剧、闹剧以及超现实主义等多重元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部电影可以让人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从狂欢状态坠入到黑暗的残酷压抑中,而这在英美电影中很少见的,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导演的自信。” 《鬼子来了》可彰显出姜文近乎于偏执的崇尚于“艺术至上”的思想观念,整部电影作品不断进行重复叙事,贯穿了黑白影像与方言俚语,有人认为它超越了《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但是由于这部电影违背了广电总局的某些规则,因此从未在国内公映。

  作为姜文的第三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在2007年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但是并没有任何收获,而国内票房也十分不理想。故事讲述了1958年到1976年中某些人的经历,可以用“疯”“恋”“枪”“梦”四个字可以概括为电影四部分的主题。姜文努力去用镜头语言来书写了自己的电影人生,使用了大量拼贴的时代符号,毫无逻辑的叙事方法,不断重复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台词,可谓是将看故事的观众置于一边,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揭示了人生的常态。由于这部作品远远地超越了群众的期待视野,因此在市场遭遇了冷落,但是它以自身蕴涵的深奥哲理意蕴,赢得了各领域精英的青睐与追捧。

  姜文在历经了作品被禁、市场冷落等状况后,于2010年底推出了自己的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当年人们称其为姜文在电影市场的翻身之作,不但在中国赢得了票房,也收获了一众好评。故事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一个城镇中匪、官、霸斗争的故事。尽管故事是以买官,劫官作为开篇,但是电影中除了字幕来提示了影片发生的年代,在张牧之自我介绍中所提到的松坡将军与黄四郎口中提到的辛亥革命之外,电影内容中很少会涉及政治背景。姜文选用了大腕级别的演员阵容,画面中增添着绚丽的色彩,人物对白诙谐幽默,都引领着观众进入到一个没有政府的新世界中肆意狂欢。所以,尽管这部电影被人们归入到商业大片队伍中,但是其内在依旧以姜氏风格为主导,也有人称其为披着商业电影外衣的《太阳照常升起》。

  

为您推荐

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消极影响

  (一)审美趣味的媚俗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其商业化的特征决定了电影艺术必须要倚重市场,通过媚俗的方式讨好大众以谋取利润,“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代电影制作的根本价值目..

电影艺术的内涵及优势

  (一)电影艺术的内涵   1.电影艺术的含义   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说明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

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启示

  (一)角色造型应该贴近现实生活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离不开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并且在塑造时要贴近现实生活,使动画角色生命化,让观众感受到动画角色鲜明、立体的性格特征及优缺点,进而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创作者..

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形态特征

从本质上诉求微电影创作的艺术性

  以往谈及艺术的篇章数不胜数,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微电影的艺术性,在这方面论述的是少之又少,仅有的论述也只是从艺术性浅层方面反复论说微电影的创作或是传播需要艺术性,更应该加强艺术性,在此就目前我国微电影的..

微电影艺术灵魂的考究

  “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2]电影的取材都是来源于自然或是社会生活,其导演不可能凭空想象就能创作出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而微电影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管微电影的创作怎么高于生活,它总有..

微电影本质溯源的遵守

  人固有本性,更何况是作为物质现实再现的微电影。德国着名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从“物质现实的还原”[1]这个命题中阐述了电影的本性。这是在电影的摄制中给出的观点,是从一个电影创作的角度提出的本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