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合理的商业运作和丰富的笑点,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品格;一部真正成功的喜剧在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更会激发人们对人生真切的体味和思考。正是这种反思现实的文化品格,构成了《泰?》的艺术内涵,构成了《泰?》以小成本获得高票房的成功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解读《泰?》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内涵。
(一) 游戏般的情节设置与生活和艺术的本质
《泰?》的情节安排无疑是一个充满着碰撞和惊喜的游戏:从科技与商业精英徐朗(徐峥饰)与卖葱油饼的小店主王宝(王宝强饰),两个性格迥异,价值观差异、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飞机上的偶然相遇与矛盾;到抵达泰国后,一人因为丢了护照,另一人因为没带钱包,生活的需要让两个充满矛盾的人不得不彼此依靠完成来泰国的目的;再到王宝在徐朗寻找谈判地点的过程中,不断地出于好意“真诚”地搅局和制造麻烦……故事像游戏一样,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每个情节都充满了任意和偶然,每个场景都充满了人物之间冲突所带来的惊喜和幽默,但每个看似随机和独立的情节又在某种冥冥的安排下顺理成章地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情节之间的过渡,从荒诞走向了合理,而这种合理的过渡又将情节推向更大的荒诞与冲突,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与欢乐。正是这种在荒诞与合理、任意与有序之间的游戏式的情节设置,构成了《泰?》的主线,带给观众无数的笑点。这种无厘头式的游戏性安排,表面上体现出文化快餐时代人们对生活的戏谑,深层次上表达着影片制作者对生活和艺术本质的哲学性思考。
关于生活,人们总是希望在变幻的命运中寻找人生确定的本质和意义;关于艺术,人们总是希望在纷繁的艺术品种中探寻艺术固定的定义和样态。这种对本质和基础的确定性追问构成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但是,生活的意义如果可以固定,艺术的定义如果可以统一,生活与艺术都将成为僵死的复制、机械的重复和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拷贝。因此,生活和艺术本没有固定的本质,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可以称之为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体现在游戏中的“自由”精神。康德认为,“游戏的冲动扬弃了一切强制,从而不仅使人在自然方面而且在道德方面都达到自由”,艺术和生活就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正是在冲破强制的过程中,在有序与无序,冲突与弥合的冲撞中,生活和艺术才显示出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泰?》游戏式的情节安排,将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哲学思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人物的冲撞中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在欢快的笑声中体会创造的自由。 (二)圆满的结局与亲情文化
《泰?》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强烈反差的人物性格,一方面,让观众捧腹大笑,并在笑声中感悟生活和艺术的本质;另一方面,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也在外在事件的摩擦中走向心灵的碰撞,最终回归心灵最真实的状态,即亲情的回归。徐朗是当代中年白领的典型写照,他执着于事业,为了研制和推广“油霸”,对女儿和妻子的关爱被置之一边,家庭生活面临危机,对他而言亲情和友情并非虚假,但没有事业重要。王宝事业上虽然还没有大成就,做起事来也似乎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他心中却对亲情和友情有着质朴的期待。在两人的相遇中,王宝“傻根”式的行为方式,常常好心办坏事,不断地扰乱着徐朗的商业计划,令徐朗几乎崩溃。但也正是王宝执着的真诚,让徐朗在心灵的冲撞中,感受到了久违了的人与人之间无猜疑的真挚情感,本心的回归让他明白家庭才是心灵的最终归宿,从而主动放弃了商业上的争夺,重新找回了家庭的幸福。
徐朗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家庭的忽视体现出当下中国众多人的生活状态。社会迅速发展,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个人有更好的发展,也为了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们把全身心投入在事业中,很少能有时间感受亲情的温暖,也很少有时间给家人以心的关爱与感动。外在的追求让我们忘记了内心对亲情的真正渴求。按照儒家的看法,亲情是社会人伦的起始,我们只有爱自己的家人,才能爱邻里、朋友,更进一步才能爱社会、国家;亲情是人们内心最本真的情感与需求,它蕴含着我们其他的善端,以它为根据,由此及彼推广开来,社会才能和谐公正。《泰?》中,王宝与徐朗的心灵碰撞也让观众们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我们的捧腹大笑是对当下自身生活状态的反讽,我们对最后结局的微笑则是对亲情的温暖体会和美好祝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