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帕克的艺术歌曲

  (一)杜帕克的艺术歌曲

  从1868年到1884年间,杜帕克共创作了17首歌曲(现仅存16首),其中1911年出版的《十三首艺术歌曲集》尤为着名,这些留世的作品可谓异常珍贵。为声乐和钢琴创作的《十三首艺术歌曲集》,这部浓缩了杜帕克16年心血的成果足以使他攀上国际乐坛的巅峰,这在近代音乐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869年,年轻的杜帕克首先出版了5首歌曲集,由于杜帕克在创作上对自己要求极高甚至于苛刻,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就把它毁掉,所以他竭力想让人们忘记这部曲集,只保留了《叹息》和《悲伤的歌》。1884年他拒绝了肖松(Chausson,1855-1899)和丹第让他出版乐谱的建议,直到1894年他才同意委托阿麦勒出版社出版了8首歌。到1902年扩大出版至12首歌。其间又增补收录了《悲伤的歌》《叹息》《哀歌》《往昔的生活》,前后共16首。整部歌曲集中增添了《去到那发生战争的地方》,最后编辑出版了全新的高声部的歌曲集。

  杜帕克的每一首歌都会有一个独特、灵活的结构,如:仅仅只是简单地色彩流动的《伤感之歌》和《佛罗伦萨小夜曲》;有明确主线的叙事诗《浪和钟》《罗斯蒙德庄园》;形式自由、但全曲需从头反复的《哀歌》《遗产》;曲风形式多样、带有强有力结尾的《邀游》《悲歌》;自由的回旋曲《费迪蕾》;核心情感并发的夜曲《叹息》;混合风格曲目《恍惚》《往昔的生活》。这些歌曲旋律不似沙龙曲般优美,但其新颖独创的笔触具有印象主义的先兆,颇具灵感的画面,被誉为深刻而细致地领会诗意的典范。

  怀旧的《伤感之歌》为诗人劳尔的诗所作,这部作品是杜帕克第一部被保留的作品,在乐章开头的部分,杜帕克竭力对琶音中所有洪亮的、复调音乐的细微处予以展现,歌词中通过以下内容可以推测年轻的杜帕克的真实生活:“为了躲避厌烦的生活……我哀伤的心……我病痛的头颅……”。《浪和钟》是为诗人科普的诗所作,梦的主题中表现噩梦的部分由两大旋律声部连接而成,旋律e小调始终围绕着“puis,tout changera”,怒海之上汹涌的浪涛(3/4或9/8拍)与它们在漆黑深海中的没落,为使钟摆动的那萦绕心间的阵阵击打留出空间,有三个音表现教堂排钟响起时的刺耳声源自海洋的主题,在这部男低音幻想叙事诗中,戏剧意味浓厚的音乐伴奏汇聚了舒曼似的狂野、李斯特似的主旋律变化及瓦格纳似的整体氛围。《哀歌》是为诗人戈蒂尔的诗所作,旋律优美,动人心弦的和声在非常缓慢的节奏中显得非常突出,孤独、悲伤的哀怨之情贯穿全曲。《遗产》出自诗人西尔维斯特之手,c小调,为中音部而作,是一首跌宕起伏、极端戏剧性的作品,乐曲中注意刻画内心活动的篇章极其引人入胜。《悲歌》是诗人托马斯?摩尔的诗作,这首歌曲通篇伴以舒缓而忧郁的f小调,此曲由两部忧郁的乐章组成,从伴奏声部开始至反复全曲之前的部分用八分音符,另一部分在反复之后用十六分音符,最后音符在众人的期盼中以大三度结尾,全曲节奏时值与语言之间的配合恰当、柔美自然。《费迪蕾》的诗词由勒孔特?德?利尔创作,是首仿中世纪歌谣,为女中音而作,按词的结构谱曲:三乐段及一副歌,副歌是全曲的主导动机,每次重复出现暗示着城堡女主人对意中人的等待又渡过了从日出、月出到黎明的一整夜。充满怨诉的《叹息》出自诗人苏利普吕多姆之手,是年轻的杜帕克第二部名作,作者采用了优雅精致的词句以达到从未有过的尽善尽美的程度,流露出了永远“恋母”的点点苦楚;独特的恋慕者音乐动机在舒缓的d小调展开,轻柔地带有强迫性,始终在整曲中萦绕人心间;开头的持续音轻巧微妙地断开,音乐中那隐隐的痛楚而转向悲哀的情绪,将听众的泪水唤起,溢满眼眶;最后的主旋律结尾,则是以几乎听不见的轻声重复吟唱“永远”结束。感情含蓄的《恍惚》是诗人劳尔的诗作,这首乐曲舒缓与安静,被半音、依音等所充斥,使人犹如梦幻之中;以前奏、间奏、尾奏衔接乐曲,按诗的ABA的三段对应排布,以此唤起人们对已逝去的寻求自由的斗士的怀念。作曲家最后的作品《往昔的生活》出自诗人波德莱尔之手,是一首能够吟唱的诗歌;整曲的意境:从过去到未来,一段奇妙旅行的回忆,全曲充满了东方色彩的幻想和对平静生活的幸福憧憬。《去到那发生战争的地方》是根据戈蒂尔的诗为女中音创作的乐曲,生动的描绘了孤独的少女对在异乡作战的情郎的热切思念和不安心绪。继“12首作品”之后加入作品集的这首艺术歌曲音乐更似一首歌剧咏叹调,乐器演奏部分大篇幅的起伏变化、戏剧性的音乐效果明显受到瓦格纳的影响。

  在杜帕克的艺术歌曲中最经典的代表作是以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词谱写的《邀游》,这首歌曲在戏剧性情绪、诗意的感觉、音乐的高度灵感方面,有着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显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是作曲家创作风格走向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被很多评论家称为法国艺术歌曲的典范。

  (二)《邀游》音乐分析

  作曲家用一个八度的音域将波德莱尔的诗歌注入了感情与生命,充满了宏大与感铭,让我们惊讶于迪帕克的天才。歌曲弥漫着心醉神迷的朦胧色彩,一个美丽的梦出现在可爱的夏日里:温暖的太阳蒙着面纱,忽隐忽现;在葱绿的草地上依偎在心爱的人身旁嬉戏的欢笑着、憧憬着,没有焦虑,没有痛苦;张开想象的翅膀,热切而快乐的渴望着。

  音乐开始用了一个很精致的织体,中声部的半音下行进行,低音的动机持续重复平稳的波动着,使人感觉漂浮在无震荡的最平静的溪流上,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如此的绚丽、轻盈,仿佛看到了莫奈的《日出印象》。   延音踏板贯穿每一小节,使得低声部的持续音坚持将近50小节。在第2、第4、第6、第8等小节中,由于换了踏板,这个柔和的和谐低音丢失了,但在单数小节中,这连续重复的低音确实使耳朵错以为它始终存在。每小节12个16分音符,钢琴伴奏应让我们整体感觉到这些音符,而不是每一个单独的音符。声音是从乐器里轻轻流出来,从而产生一种平静闪烁的效果。杜帕克和许多作曲家一样,写出来的作品是需要钢琴伴奏和演唱者共同来完成的。从例一可以看出,如果演唱者平静而温柔地开始,当他的应用音域低于钢琴部分时,他的部分将被淹没,除非伴奏是一个真正地很弱。演唱者必须注意:要求钢琴伴奏在第8和第9小节音量加强。歌中有一段,难以形容地平静和优美。

  这是全曲最为动人而美妙的乐段,也是第一乐段的终止,大多数演唱者错把这里变慢,好像波状起伏第一次安静了,我们像是浮在半空中,但是杜帕克明确地标出“un peu plus vite”(稍快些),没有一点停滞的感觉。在这里声音必须清晰、平稳,演唱者以内在的力度表达这些小节,使听众牢记在心,以便他们在曲尾稍加伴奏的形式重新出现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叠歌比其他都重要,它的很弱、演唱者不变的音调、伴奏中那高而几乎听不见的高音、远远高于低声部的持续音,这一切都对诗的奇妙境界起着作用。

  在《邀游的谱例中》,我们可以在钢琴部分看到一个对应性的曲调,为支持演唱者,他是用坚定的音质去弹的,而且钢琴伴奏精神集中地聆听“Ton moindre”,从而可以让演唱者在A和G上自由舒展一下。然后,好像是为了弥补它连续4小节舍弃了的持续音,在第54小节的低音八度上左手又强烈地奏响起来。这种在低音的逗留是短暂的,直到第57小节,演奏一直是光滑如镜,尽管偶尔发展到强,也是不引人注意的,而到了第58小节,伴奏一系列琶音,出现了令人目眩和辉煌的效果,似乎在表现落日的闪光,那是金色的、红色的、淡紫色的梦的王国。在越来越高的兴奋中,演唱者的声音要非常的兴奋与高涨。

  在一个壮丽的高潮之后,像一阵巨浪音乐安静下来,我们再次听到叠歌,然而这次变成了伴奏中柔和的潺潺流水声。减弱的声音消失在暮色中,仿佛实现了美好的愿望,回到了旧时的东方,充满着安静、快乐与满足。

为您推荐

一首歌曲贯穿两个少女的成长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是妹妹Anna唱给对她避之不及的Elsa听的。她在幼年见到冬天时的兴致勃勃,少年时期的俏皮,在父母因遇到海难后无从掩饰的孤独和悲伤,都通过这一首歌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   由于Elsa..

电影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和独特魅力

  本文中所叙述的两种声画组合方式(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都有特定的受众心理因素,它也表征出声音在影视传播中的魅力所在。   首先声画合一是将电影画面信息表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更加符合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感觉..

举例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的歌曲一般具有以下这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是民族性,即选用民族的乐器,如二胡、扬琴、长笛等,来演奏出富有民夫风情的弦乐或管乐,多采用古时就已发达的五音调;第二是婉转型,典型的中国电影配乐少有那种欧美枪战片的..

对比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电影歌曲与电影故事的关系

  (一)传统的认识   我们常说,一部好电影,其成功的原因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和表演,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感人的电影音乐和及时安配。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形成一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

驾驭艺术歌曲的必备条件

  (一)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很多学生练习一首歌曲的时候,不是先分析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而是直接去唱旋律。机械地唱出歌词却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风格,要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表达才可以使..

从歌曲“二度创作”深入分析歌曲

  “二度创作”是演唱者对艺术歌曲进行深度加工,将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相结合。   (一)掌握歌曲的不同风格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不同的民族音乐调性。例如:《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