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歌曲,“先称‘浪漫曲’(Romance)或‘尚松’(Chanson),属于‘沙龙’(Salon)歌曲范畴。以后更具艺术性的独唱歌曲常称为‘旋律’(Melodie)”,即法国艺术歌曲。
法国艺术歌曲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1830年27岁的柏辽兹(Berlioz)创作了9首爱尔兰麦乐迪,从此第一个用麦乐迪(MeLodie)来称呼他的艺术歌曲,着名的作品有《夏夜》(1841),为声乐和大乐队改编的歌曲《马赛曲》(1830)、舒伯特的《魔王》(1850)等;同一时期还有许多曲作家创作了很多艺术歌曲,如梅耶比尔(Meyerbeer,1791-1864),他于1849年在巴黎出版了40首歌曲;李斯特(FLiszt,1811-1886)在19世纪40年代的旺盛的创作时期开始直到他的晚年经常写作歌曲,且内容异常广泛,他为德国诗人歌德、席勒、列瑙、海涅(如《莱茵,我美丽的河流》作于1840年)和法国诗人雨果(如《当我入梦》《假如有美丽的草地》等等)、缪塞、大仲马的诗谱写了大量的歌曲,但都缺乏法国民族风格;古诺(Gounod,1818-1893)先后作有200首歌曲,如《我的美人已经死了》《小夜曲》等;德利布和比才不是多产的歌曲作家,但他俩都写出了动人的作品,德利布(derlibu)有《卡迪斯姑娘》(1863);比才(Bizet,1838-1875)写有48首歌曲,较为熟悉的如《打开你的心》《告别阿拉伯女主人》(1866);马斯奈(Massent)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写有200首歌曲,最为大家熟悉的作品是《睁开你的眼睛》《悲歌》,最为出色的作品是系列连篇歌曲《四月之诗》(1866)《回忆》(1868)《田园》(1872)《十月》(1876)《爱情》(1879)《冬季》(1882)等等。
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法国各个阶层的民族感情,这间接地在文化艺术方面有所反应。1871年以现代法国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弗兰克( Franck,1822-1890)和圣桑(Saens,1835-1921)为代表的一批法国作曲家,为振兴民族音乐创建了“民族音乐协会”,该协会在组织创作和演出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推翻了老学院派自从法国大革命时期以来推行的注重歌剧技巧训练的传统,复兴法国民族音乐,从一定意义上瓦解了19世纪下半叶歌剧在法国的统治地位,把20世纪前半叶的法国音乐重新提高到世界各国音乐中的领先地位。在这个时期的众多作曲家中,出现了两位天才作曲家:圣桑的学生福莱(Faure,1845-1924)和弗兰克的学生杜帕克(Duparc,1848-1933)。地位有点特殊的福莱既是圣-桑斯的学生,也是印象主义音乐开创者德彪西(Debussy,1862-1918)(声乐代表作如《波德莱尔诗五首》,1889)年长的同代人,又是拉威尔 (Ravel,1875-1937)的老师,共作有近100首艺术歌曲,使他成为最伟大的法国歌曲作曲家的代表作有《梦醒后》(1865)《月光》(1887)《相遇》《利第亚》《摇篮曲》《秘密》《伊斯帕汗的玫瑰》《忧郁》(1889)《艺术歌曲五首》(1890),套曲《佳曲》(1892)等。
杜帕克的情况有点奇怪,他只在1868-1884年间创作了十几首歌曲,如何跻身最伟大的法国歌曲作曲家的行列?带着疑问,笔者走入探寻的里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