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气息和语音的练习
在文化艺术表演中,演员的气息掌握着语言的谈吐节奏,是演员语言表演的重要部分,能够使演员在表演中更沉稳,不会让演员在表演中失去对人物言谈举止的把握。气息要从呼吸开始练起,由浅到深,由快到慢,还有时间的把握,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强健的身体会使自身的气息绵长,顺畅。语音的练习时要调整演员的口音,有的演员字音不正、吐字不清;有的声调不准、句子乱停;有的重音不对、腔调太浓;有的语调平淡、缺少个性;这些都需要演员重视,加强练习。在文化艺术表演中,演员通常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表演,如在战争中,演员要学会军人的纪律、作战、训练的语言;在戏曲表演中,要学会戏曲的行规与戏曲艺人的语言等等。
(二)对情绪、面部表情和语言声调的掌握
在文化艺术表演中,情绪、表情和语调是演员表演的核心,演员在说话时会带有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变化代表人物的情绪变化,要抓住人物的眼、眉、嘴、鼻、面部的变化。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最直接、最完整、最深刻、最丰富地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能够代替词汇的贫乏,透过眼睛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悲伤或是欢乐,眼神能够体现人的坦然还是心虚、诚恳还是伪善,还有眼泪能够表达人的痛苦,委屈等。眉毛是通过肌肉皱纹来表达人的情感变化,愤怒时眉头是紧皱的,宽慰时眉头是舒展的。嘴巴的表达是在口型变化上,欢快的时候嘴角提升,委屈的时候嘴巴撅起等。语言声调是最难把握的,发同一个语音的时候,用不同长短、高低的声调,会构成不同的意思与涵义。比如,各个地方的方言不同,语音语调就会不同,外国人说话和中国人说话语音语调甚至语速都不同,这些演员都要去掌握学习,才能在表演中做到最好。
(三)对肢体语言的把握
肢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自身的感受,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肢体动作及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张力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可以起到语言无法表达的作用,也使舞台具有冲击力。在文化艺术表演中,最能表现肢体语言的是舞蹈、舞台剧和戏剧,高兴时的手舞足蹈,悲伤时的默默不语,愤怒时的大发雷霆等,这些动作既可以表现人的情绪,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演员要掌握什么人应该做什么动作,什么情绪应配合什么动作,体验角色的内心,使表演更具冲击力和张力,观众才会更喜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