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作品内容是它的形式的含义,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语言将决定着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能否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不是光看看表面文章,而是观众在欣赏这作品中的形式语言,进行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把握其思想内涵。我们欣赏作品中首先会被其语言形式吸引;然后能品尝赏美的所在,应该受到其作者的情感的感染;最后为品尝其艺术作品塑造的精神内涵而流连忘返。例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主角似笑非笑的神情五百多年来令无数人着迷。它神秘的微笑背后有什么呢?这是一个千古谜题。如摄影师田太权,别人采访主要创作灵感时,他回答:“我除了持续不断的做文革时期的东西,也在做其它的,这些作品主要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我拍了大量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图片,带有一定的观念性。如2007年,拍了重庆的大暴雨,重庆最牛的钉子户,《最牛的钉子户》整个长度有五米,在798的映画廊展出。
20世纪,耳熟能详令人骄傲的华人作曲家冼星海。师从名家,留学法国曾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回国后,谱写了电影、话剧等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积极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中,将近20年的艺术沉淀,结出绚丽的音乐果实――《黄河大合唱》!他的创作是洗星海看到了国家的危难,民族精神的凝聚,他喷薄而出的思想源泉,就如同黄河千里奔流在壶口倾泻而下。此曲把黄河因难而上的精神深深地烙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艺术的创作构思很复杂,有的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为构思形式语言;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边写新的感受仍会汩汩而来,又进入新的创作形式语言阶段;画家、诗人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形式构思想法。
艺术的形式语言是艺术品的外在,不能反映作品的灵魂。作品光有形式没有思想内涵就只有外在而无“灵魂“。艺术创作者只有通过这些画面的外在来将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动传递和感动观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