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早已顺应时代变化朝着多元化发展,然而怎样保证其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又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一) 坚持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音乐就不能称之为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技巧的同时,一定要保留发扬民族声乐的传统表现形式和演唱方法。学习西方的文化与技术并不是为了对传统声乐艺术进行替代,而是为了提高民族声乐的传统演唱技巧,更好地发展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另外,在接受西方声乐文化和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同时,要记得保留创新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二)加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创作
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和借鉴西方声乐文化,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多元化的创作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原本的民族声乐创作是取自于各个民族的音乐素材,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多个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合,减少了民族音乐创作的素材。而西方文化的进入,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新的素材。我们不能只在技巧上学习西方声乐文化,更应该通过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的声乐创作技巧,产生更多的民族声乐创作。通过加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创作,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三)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
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要从民族声乐的教学抓起。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重视,既可以建立学生对此的认识,也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更多种类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将传统的民族唱法和西方声乐的唱法同时传授给学生,更有利于声乐学生视野的开阔,两种文化的碰撞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灵感。再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声音特点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各种各样的声乐人才得以更好的发展,从而在未来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是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教育需求,是民族声乐教育领域的责任和义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