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出现了很多新元素,从绘画技法看,首先一改传统中国绘画的写意,出现了写实这一来自西域的新气象。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加繁荣与畅通,敦煌石窟的绘画艺术也逐渐进入到一个多元文化时期,在创作手法方面直接受到龟兹壁画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而龟兹壁画又直接传自于印度和阿富汗。印度、阿富汗的佛教艺术则早已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营养。因此,隋唐时期的壁画创作中开始出现对人体解剖体系的学习和透视技法的应用。我们看到的壁画人物,特别是菩萨,比例适度,姿态优美,手式纤巧,真实地表现了人体美。这种写实手法为敦煌壁画的创作者们所接受,大大加强了壁画人物解剖的合理性,弥补了汉晋绘画之不足,促成了新的民族风格的成长。
在敦煌壁画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轨迹,那就是色彩与绘画风格及其他都在朝着多元化和融合性方向发展。从敦煌壁画色彩看,随着历史的发展,趋向五彩缤纷,用色大多以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色彩绚丽、细致、浓重、浑厚,形成了唐代重彩风格。同时,也形成了中国重彩工笔画特有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唐朝时期色彩风格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原画法的更进一步渗透,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融合力度。这一时期,西域晕染法和中原晕染法相比较,所占比例已减少很多,这一点在色彩上的论据比较充分,那就是从开始浓烈厚重的西域和古印度风格,逐渐转变为色彩丰富多样、对比强烈。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直至隋末唐初,色彩的运用逐步发展到中原绘画风格的瑰丽浓艳、热烈浓厚。色彩的调试也在不断转变,从单一纯色向混合色发展。将西域绘画风格中的线条与颜色对比逐渐调配,以强烈对比转化为柔和过渡。在人物方面,中原绘画方法非常注重人物的细腻与美感,尤其在创作菩萨形象时,中原绘画方法极力发挥中国人对女性菩萨所带有的雍容华贵、举止安详、美轮美奂形象的想象与追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