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剪辑营造节奏感
本片的快速剪辑不仅仅是为了叙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剪辑表达出一种情绪,每个镜头都含有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镜头的强烈的推动力,“不用任何的字幕就把抽象的概念灌输到观众的意识里。”1在纳德将瑞茨赶出家门的这场戏中,镜头的运动和镜头内人物的运动传达的节奏感并不强烈,那种快速紧张,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以及纳德的愤怒情绪主要来自于镜头的快速剪辑。
2镜头运用凸显人物精神状态
本片中除了少量的全景,大部分都是中近景和特写,小景别对视觉起到集中作用,叙事性比较强,画面视觉节奏比较快,这使得观众集中关注剧中人物的状态,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在法院内,纳德和瑞茨以及丈夫在争执,纳德说不知道瑞茨怀孕的事情,而瑞茨和丈夫一致认为纳德在说谎。导演用特写镜头让观众注意每个人的表情,这些特写镜头使人物的感情客观化,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全面显露,让观众自己判断究竟谁在说谎。“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爱浦斯坦曾出色地对特写的特征作了如下的归纳:演出与观众之间不存在任何隔阂了。人们不是在看生活,而是深入了生活。它允许人们深入到最隐秘处。在放大镜下,一张脸赤裸裸地暴露在人前,毫无遗漏地把它热烈的模样展示出来~~这是真正存在的奇迹,是生活的展览,它就像一只被剥开的石榴那样暴露于众,易被人们接受,然而它又那样离奇。这是皮肤的演出。”2在纳德家中,小景别的大量运用使得家庭这个空间关系不十分明确,再加上长焦摄影视角小,景深小,透视效果差,使空间被压缩,给人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上大量使用前后景的构图,不仅使画面有层次,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使画面人物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前景大部分是玻璃,墙壁,各式各样的门等,人物总是处在杂乱的环境中并被各种东西框起来,给人一种囚禁感,这就是伊朗人的生存状态,就算是拥有特权的中产阶级也会有自己的烦恼,更不用说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是使用手持摄影,摄影机的运动使画面晃动不安,空间产生了动态,造成了一种节奏感。这和影片的主要场景――家,法庭,医院,汽车上――有关联。家给人的感觉本应该是稳固的,舒心的。但是影片中的家充满纠结和矛盾,这种矛盾不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绝对对立,而是价值观的矛盾。
导演对场景的选择渗透进了整个剧情之中并在其中重复表现那种纠结,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笼罩着主角的身心。片中为数不多的外景戏还是在汽车内进行的,汽车给人的是不稳定感和无尽的漂泊感。这象征了伊朗人民的精神状态,就算纳德一家离开伊朗,在外生活的流浪感会一直伴随着他们。手持摄影很好的配合这种不安定感的表达。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