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艺术类党员学生在党性修养方面的特点和特殊性,可以利用他们热爱专业,热衷社会实践,愿意深入基层实践的特点。把党性锻炼于专业优势结合,专业采风,社会志愿者,寝室生活等多维度开展集体活动,针对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读书沙龙,列出阅读清单,阅读后交流感想,取得较好效果。作者提出了“三 ”立体培养机制。即“党员 团员”、“支部 寝室”、“党性锻炼基地 志愿服务”。对于党员带动团员,党员培养工作推向寝室,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党员全方位、多层级的立体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党员 团员,重点在个人身份的认同
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好创建活动的重要突破口。邀请团员一起参加组织活动,并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团干部进行长期培养、跟踪考察,全面了解综合素质、日常表象、群众基础和工作成绩,开展“党员带团员”,由党员骨干负责联系团员,在党员联系团员确定后,除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外,每月进行一次至两次共同学习,学习内容以畅谈专业和党基本知识为主。党员要关心团员的日常表现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谈话,及时纪律开展学习、谈话等情况,帮助团员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引导他们积极进步,通过团组织推荐优秀的同学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在工作活动中加强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优秀团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和向往,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二)支部 寝室,重点在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利用艺术类专业优势,运用到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中。比如党员都要以身作则,带领寝室成员设计温馨小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亲切友爱、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寝室环境,力争成为党员示范寝室。该活动参与寝室有30个寝,100余名学生参加到营造寝室温馨小家活动中。期中党员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依托专业,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使寝室关系更加融洽。其次,使寝室环境不仅满足于功能性的空间与摆放,营造寝室环境卫生、装饰美观、关系和谐的总体目标。再次,通过活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帮助同学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次活动覆盖了年级3/4的寝室,参与人数占年级的60%,产生了一批有设计理念的寝室环境,激发学生维护寝室的集体荣誉感和专业获得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推广到学院各年级,作为新生入校的重要活动。
再如号召党员学生设计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签和禁止使用违章电器的标语并印制出来,到寝室里发放,学习的同时还宣传价值观和正能量。同时营造支部和寝室的文化氛围,让党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寝室不仅是同学居住生活的场所,也作为党性锻炼的基地。使党员同学在生活中时刻不忘党员身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宿舍已不仅是学习、生活、娱乐、交流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学生党员与群众相处时间最长、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地方。通过开展创建支部 寝室的组织生活活动,把党性锻炼拓展到宿舍,将寝室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抓紧党员的自身教育和服务意识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感召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荣校的意识。
(三)党性锻炼基地 志愿服务,重点在人生价值的实现。
借活动强服务。加强大学生党员“三 ”模式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校内与校外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课堂的理论学习和课外的实践两手抓。有效利用社区、中小学、艺术展馆、就业单位、福利院等的党组等建立共建单位,提高党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党员学生在艺术馆做义务讲解,在学校教学生画画,在福利院做社工,帮助自闭症儿童。艺术的技能是党员助人的工具和手段,是传达爱心与热情的桥梁。通过对艺术馆的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我学院每学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人次。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对加深对专业的认同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达到自我实现境界,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快乐和成长,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