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运用特定的艺术设计手法,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规划,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可以起到宣传展品主题的作用,也可以营造与展品相关联的艺术氛围,并使观众能沉浸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展示活动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社会活动,并且是综合了艺术活动和艺术创造的经济活动。展示空间在中国自古就有,但现代展示的概念和设计学科却还是新生事物。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展示设计已经迅速地成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空间视觉传达设计类别,它跨越了设计中的空间及平面视觉传达等学科,注重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艺术化创造。展示设计要素包括了“物”、“场地”和“人”三方面,而空间组织、物流组织、人流组织则是空间构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展示空间,必然是建立在综合处理好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因此,能以高品质的展品和展示环境去营造合理的展示空间,触动人们的感官感受,引人入胜,使观众产生兴趣,更持久地欣赏展品,达到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的目的就是好的展示设计。
(二)装置艺术概述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具有丰富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的个体或群体。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 材料 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装置艺术进入中国以来,对我们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装置艺术仍然是一个陌生、神秘而模糊的事物,而在西方的发展也只是短短的数十年。虽然国内的艺术家们对装置艺术基本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艺术界中,它的实践确确实实地为实验艺术提供了关于艺术在视觉概念、媒介的表达形式和美学实验方面的基础。与环境艺术相比,装置艺术是在空间中更有逻辑地组合各种组件,观众可以进入装置作品与其进行互动,也可以从外部整体地欣赏它的艺术形态。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曾这样解释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装置艺术,“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装置艺术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观念的完美诠释,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记忆,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其结果是,‘文本’的写作,得到了观众的帮助。就装置本身而言,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己,它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内容。因此,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