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是以表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某些人群的生活现状,反映特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形态,从而引起观影者内心的深层情感和思索为目的。能快速唤起人们某种回忆、深入内心净化灵魂的最有效的声音元素便是音乐。中国当代艺术电影大多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人物命运为题材,在声音艺术创作上,也常常通过音乐来表现时代文化特色,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需求,唤起观众的回忆与共鸣。例如,在充满怀旧情绪的影片《孔雀》里的姐姐和《青红》里的弟弟,从小就学习手风琴,以及《钢的琴》里时常出现的手风琴配乐,都表现了那个时代受前苏联文化的影响。而影片《三峡好人》开场的各种卖艺戏曲、《十七岁单车》北京胡同里老人听京剧、《二十四城记》开头广播里及会议前的爱国歌曲,则自然地呈现出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影片《站台》里的文艺青年们反复播放和学唱磁带里的粤语流行歌曲;《青红》里周末舞会中穿插播放的英文舞曲和邓丽君情歌;《日照重庆》里新时代城市年轻人在舞厅里的狂欢;《观音山》酒吧里的摇滚……不同时代年轻人对音乐的选择,也反映出时代文化特色。可见,中国当代艺术电影普遍偏爱用资料音乐来唤起对时代的回忆,呈现时代文化特色。
资料音乐固然有其特别的表现作用,但是对于影片中人物内心深处的情绪表达以及对影片内涵的启示,还需要为影片量身定做其他配乐。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追求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客观呈现,影片中很少出现专门配乐的无源音乐。因此,电影中的音乐通常是星星点点没有连贯性的,缺乏整体布局设计,更没有起到一种情绪基调作用。例如,影片《青红》中邓丽君情歌只能传达青红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但表现不出她同时又畏惧和压抑的情绪特点。同类影片中,《孔雀》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影片没有借用反映时代文化特点的资料音乐,在姐姐骑车放飞自己缝纫的降落伞片段,用一段舞曲节奏的清新的配乐,恰当地释放出姐姐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之情,姐姐外形柔弱而内心充满愿望执着的性格特点瞬间便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了。影片《日照重庆》中,缺乏父爱的儿子因情绪失控走向极端,在超市劫持人质而被击毙。儿子的心理变化是悲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在刻画儿子心理时,音乐几乎缺席,直到女友回忆劫持人质片段和海边游玩片段时,才零星出现一些。相比较而言,同样表现当代城市边缘青少年情感的影片,《观音山》便灵活地运用配乐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影片也并未因音乐的出现而变得更戏剧化或娱乐化,即未破坏艺术电影追求的诗意化。总之,中国当代艺术电影大多缺乏对人物内心刻画的配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物形象不够鲜活,始终压抑的情绪降低了影片的观赏性。纵观上述影片中,少有的几部重视配乐的影片也是艺术电影票房最高的。可见,配乐的成功的确能为影片增加观赏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