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作为一种艺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将自己的情感、审美趣味加注在唱词念白上,不仅告诉观众戏剧讲什么,还要让观众情感上得到美的享受,使观众的身心享受到愉悦。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艺术语言与非艺术语言相比,带有更多的情感信息,能让听到的人产生深刻的情感感受。文学语言应用于戏剧的唱词念白上,不仅传情达意,也使得台词的表现性和美感更强。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和审美评价的唱词念白,观众不必细致推敲其确切的含义也可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即使观众不清楚台词内容,也可以凭艺术的直觉领悟和理解其中的内涵。
如,一些戏剧中经常用“婀娜多姿”来表现一个女人的形象,观众一听到不必推敲即可明白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当台词中含有“奸诈”、“邪恶”等文学语言词汇,观众听到后即可将其转换成一种视觉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文学语言在戏剧艺术台词中的应用好似一种特定的程式,在戏剧艺术中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特定情节下表现特定的情感。如,《西厢记》中有一段关于崔莺莺和张生在长亭送别的桥段,情感悲戚、感人至深。“长亭”是指官道上供人休息的亭子,古时候人们送别亲友的时候经常送到官道上的亭子为止,当其出现在戏曲唱词中则寓意着送别。每当送别时候又会赠予亲友“折柳”,以表思念之情。故“长亭”、“折柳”在戏剧中有了特定意思,表示离别情愁。因此,当人们听到崔莺莺和张生在“长亭”送别,便会产生离愁别绪。
除了一些特定词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词汇用于戏剧后,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表示特定的情感。如,有些戏剧唱词念白中常用到《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作为日常用语,当其用于此处时将词中的盎然春意表现地更加活灵活现,使春色具有了人的“形态”。
从以上内容中不难看出,戏剧艺术中使用文学语言,使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情感得到了极大丰富,使戏剧中的情感表现更加明显,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快速体会戏剧人物的感受及变化,还可得到感情的升华。正是由于文学语言赋予了戏剧艺术这种能量,才使得戏剧艺术创作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向前发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