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描写在作品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儿童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描写具有如下特点:形象感强、色彩感鲜明、动态突出、词语间的组合形式多变等。任溶溶在《夏洛的网》翻译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拟声词,体现了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例1: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 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
译文:威尔伯待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和,湿嗒嗒的,黏黏糊糊的,舒服极了。
例2:Wilbur grunted. He gulped and sucked, making swishing and swooshing noises, anxious to get everything at once.
译文:威尔伯呕呕地叫。它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发出稀里哗啦、呼噜哗啦的声音,急着要一口气吃个精光。
例1中,烂泥“湿嗒嗒”“黏黏糊糊”,该句的描写连续使用了两个叠词,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加真切的触觉;例2中,与“gulp and suck”相对应的词语是“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任溶溶先生在对该句进行翻译时不但使用了“大口大口”这种叠词形容词,同时还对短语进行了重复,由此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了小猪威尔在吃东西时的急切与喜悦的心情。此外,“呼噜哗啦”以及“稀里哗啦”这两个拟声词的运用,从声音上加强了读者对小猪威尔吃东西时样子的认识。
在全篇译文当中,几乎所有与描写有关的地方,任溶溶都巧妙地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这彰显出了译文的文学色彩,更容易感染读者。叠词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是运用得当,则可以进一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从而提高读者对作品中一些事物形象的把握,同时还能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而译文中大量拟声词的运用,使语言本身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上述两个例子当中可以看出,汉语中的叠词和拟声词要比英语更加丰富。任溶溶在对原文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原文的局限和束缚,他充分结合了儿童语言的特性,并顺应译语的习惯,灵活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与拟声词,从而使译文带给读者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从“视、听”的角度激发出了读者的想象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