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芙蓉锦鸡图》分析
唐代中晚期的中国花鸟画是借助花鸟抒发画家的思想及感情,要在真实地描绘客观景物对象的基础上,更生动地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和他们所隐含的精神气质,从而能够更准确的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状态,体现出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和精神风貌。
《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一只锦鸡落在芙蓉枝上,色彩艳丽,回首出神地仰望着右上角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显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态。芙蓉的一枝,由于锦鸡的落下而有点微微地弯曲了,仿佛给人一种颤动的感觉,显出了花枝的柔软之美。通过这刹那间的动态,把花、鸟、蝶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设色富丽中不失典雅,整个画面,充满了秋色的生机盎然。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十分流行。五彩的锦鸡、芙蓉、蝴蝶虽然都是比较高贵华丽的题材,但是采用这种构图方法,便和一般的装饰画大有区别,华丽中充满着活趣。本幅画的右上方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其将诗意归结为画意,倾注于画中。
(二)《芙蓉锦鸡图》的艺术风格
《芙蓉锦鸡图》色彩方面比较艳丽,典雅而且不失高贵。描绘了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动态,造型上生动活泼,让人称赞不绝:画面只画出芙蓉花的两个小枝,疏疏的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跃到芙蓉枝头上,把芙蓉花的枝压弯了,好像是打破了秋天里的宁静。枝子仿佛还在颤动着,而高贵华丽的锦鸡却什么都不在乎,只管回头仰望右上角那对翩翩起舞的蝴蝶。诗情画意,立刻展现在眼前。主体本来是芙蓉、锦鸡、蝴蝶,但创作者却故意从左下角斜画出了几枝菊花,立马增添了许多趣味,既打破了原先秋天的静谧,又渲染出了金秋的浓郁气氛,还达到与芙蓉花相互参照的作用,使它在画面中不至于显得突兀。
在绘画风格上,把锦鸡的羽毛描绘的绚丽高贵,造型上张弛有度,用笔讲究不失分寸,充分体现出了锦鸡作为珍禽的华丽的特点。它的双爪紧紧地抓在芙蓉花的枝上,充分体现出力量感,用笔上果断、有力,锦鸡身上的羽毛用的是细致的笔法勾勒出了它的质感和生长方向。而锦鸡头部黄色羽毛用细笔画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上的羽毛晕染的浓淡相宜层次分明;尾部的羽毛又长又硬,浓密但是一点都不凌乱。着色上更是丰富绚丽,在锦鸡的头部和颈后的羽毛上画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画面立刻增添了醒目的感觉。颈部的黑色条纹清晰,腹部的朱砂亮丽多彩。一双有神的眼睛专注的凝视着蝴蝶,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是画面的动力因素。左下的秋菊花修长并且很有弹性,花和叶都精致细腻,与宽大舒展的芙蓉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丰富了全图的线条,又和谐了整幅画的艺术风格。
都说画如其人,整幅图精致富丽,画技高明,构图巧妙,但是却缺少大丈夫的气概。宋徽宗在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锦鸡就是雉,按儒家“瑞应”的说法,它的出现就是“圣王”出世的象征,于是这幅花鸟画就被寓意了政治意义。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宋徽宗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自己的生活安逸太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