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do→so→re→la→mi,为了方便起见,下面我们用简谱来叙述(所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简谱知识”这一章中)。
将这五个音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一个五声音阶,音阶内部的音程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其中的每个音都有一个名称:
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
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 .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
羽调式:6 1 2 3 5(6)
.
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例如宫调式, 1=C 对称为“C 宫调”,1=D 时称为“D 宫调”,1=E 时称为“E 宫调” ;又如徵调式,5=C 时称“C 徵调”,5=D 时称“D 徵调”,5=E 时称“E 徵调” ;其它调式依此类推。
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偏声分为四种:
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 1 是宫,变宫为 7;如果 4 是宫,变宫就是 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 3 是角,清角为 4;如果 6 是角的话,清角就是 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 5 是徵,变徵为#4。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 1 是宫,闰就是 b7。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
1 2 3(4)(#4) 5 6 (b7)(7)
宫 商 角 清 变 徵 羽 闰 变
角 徵 宫
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加清角和变宫的七声宫调式:1 2 3 4 5 6 7 1
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 7 1 2 3 5 6
. .
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 6 7 1 2 3 5
. . .
加清角和闰的七声徵调式:5 6 b | 7 1 2 3# | 4 5 |
.. | . |
...
不同的调式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时多留心,从听觉上判断调式并不困难。如果我们要从理论上分析、确定一首音乐作品(这里指的是中国民歌或是用民族调式写成的作品,用大、小调体系或其它欧洲调式写的作品不在此列)的调式,应该做的事情是(1)找出调式主音:大多数情况下,乐曲是结束在主音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看结束音是什么,再将旋律唱一遍,看看调式是不是围绕这个音进行的,如果不是例外的话,主音就可以确定了;(2)列出调式音阶:将乐曲中出现的所有的音从主音开始向上排列,直到高八度的主音为止,这样就列出了这个调式的音阶;(3)确定宫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调式的主音,但是仍然不知道调式的名称,这就需要先知道宫音的位置(从而知道其余各音的名称)。五声调式有一个特点,主音上方、宫音和角音之间有一个大三度音程,由于这个“宫—角大三度”是五声性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所以很容易判断,可以据此找出宫音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列出调式的音阶之后,如果其中只有一个大三度,那么它肯定是宫—角大三度,下方的音就是宫音。如果在音阶中发现两个大三度,其中一定有一个是由偏音(相对不稳定的音)构成的,需要找出这个偏音,排除一个“虚假”的大三度,再确定宫音的位置;(4)明确了主音、音阶、宫音、调高四个因素之后,就可以说出乐曲的调性了。下面是山西民歌《交城山》,我们用它做例子来看一看分析的步骤:
(1)找出主音 在这个例子中,开始的音和结束的音都是“5”,主音是毫无疑问的;
(2)列出音阶 乐曲中所有的音按照出现的顺序为:5,#4,3,6,2,1,7,共七个音;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其音阶为:5,6,7,1,2,3,#4,5;(3)确定宫音 在这个音阶中有三个大三度,5—7、1—3 和 2—#4,分析一下旋律,我们可以看出#4 只出现了一次,能够肯定不是正音,7 虽然出现了三次,但是都不在强拍位置,只是作为经过音使用,也不是正音,因此 5 —7 和 2—#4 是“虚假”的,1—3 是宫角大三度,1 为宫音;各音的名称为:
5 6 7 1 2 3 #4 5
徵 羽 变 宫 商 角 变 徵
宫 徵
(4)根据调号“1=G”,可知主音 5 的音高为 D,所以这首曲子是 D 徵调式,完整地讲,是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 D 徵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