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早接触的音乐要素是节奏。九月怀胎期间,节奏通过母亲的心律、呼吸、走动和其他活动介绍给你。同时,你自身也产生了节奏现象。这样,你便感受到了两种节奏。如一位作家所描绘,你是生活在一个“浮动的节奏声音世界”中。母亲的心律大约为每分钟 70 次,而胎儿的则是每分钟 140 次。所以说,在你出世之前,你又学会了如何使自己同别人的节奏和起拍来。
为了模仿一下母腹中的情形,让我做这样一个实验:均匀地轻拍你的左膝,同时用右手以两倍的速度拍打右膝。这样,左手拍一下,右手就要拍两下。
继续拍打,闭上眼睛,你便能体会到那和谐的节奏给人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胎儿在母腹中的感觉便是如此。
出生之后,你的生物节奏便不仅仅表现为心律搏动,它会对你的环境,你的监护——产生很大影响,这些节奏的音乐的形成宣告了你的存在,同时,你开始面对人生的一大考验——如何使你的节奏同他人的节奏和谐起来。
在速度和节奏方面有些人快、有些人慢,有些居中或是多变。一般来说,这在出生头几个月就很明显,满周岁就基本确定了。儿童心理学家米迪恩·凯森伯格对幼儿的自然节奏及其对家庭、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她的观察证实了儿童自然节奏的重要性。幼儿同环境之间的节奏呼应对他心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是一种保障。
正如早期的声流导致了同他人的有效交流,早期的节奏呼应有利于长大以后同他人关系的和谐。如果孩子的自然节奏倾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孩子就会产生不满意感、挫折感和不适感,并可能终生感到同外界不相适应。幼儿时期特有的个人节奏得到承认,这是成年后在心理、社交方面应付自如的一个基础。如凯森伯格所说:“如果孩子能够自由运用自己固有的节奏来做事,他们便可以做得高兴,做得更好。”因此,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节奏关系中便可预见到孩子是否能有健康的成长发育。母亲是否有能力使自己适应孩子的饮食,睡眠等方面的节奏,对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当母亲和孩子的节奏合上拍节时,愉快的体验和和谐的音乐便会随之产生。
但是,幼儿的节奏并不总是为周围的人所接受。他总是把自己的饮食、睡眠等自然节奏强加给父母,总是要求别人服从于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自己服从于已确立的家庭节奏。由于父母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孩子的节奏有时使家庭产生相当多的不和谐音。有时父母也会把他的节奏强加给孩子。比如他们急急忙忙要去上班或赶去看电影时,总是催着孩子快点吃饭。怎样把不同的节奏协调起来,应该说是人在音乐世界里面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处理得好,就会产生和谐的共存,处理不好,生活就杂乱无章,失去愉快的旋律,世界就会陷入难以容忍的不协和状态。
你的生活范围内或许也有这类节奏问题,尽管你要按你的节奏来生活,可世界并非个人所能独享。同其他人的节奏合拍,才能求得生活和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则导致同外界关系的不和谐。理解到这一点无疑有益于改进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交流学学者威屏·康登深入研究了人们的同节奏的相互影响问题。康登认为,世界得以存在的一个前提便是存在于我们自身和我们之间的“节奏同步现象”。“同步现象”可以理解为同一时间或同一速度发生的一个以上节
奏现象。比如跳集体舞或是刹车时车上人们的身体移动。康登把同步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同步,一类是相互同步。
自身同步,是移动、讲话或其他身体功能显现情况下同时产生的自身节奏现象。自身同步使你可以同时做出许多节奏动作,比如走动、交谈、舞蹈等等。康登的研究还证明人们在讲话时身体会有节奏地移动,偶尔还会配以舞蹈动作。一个人的言谈与动作没有同步现象说明他缺乏完整的节奏感。
心理治疗学家常常应用同步现象和非同步现象来判断人的健康状况。比方说,言谈和身体动作的非同步现象往往是生理和心理疾病在作怪。回想一下你在得了感冒或者情绪强烈激动时的情景;身体动作和言谈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呼吸和脉搏的速度或高或低或不均匀;身体不与大脑配合而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亲密的朋友或家里人对你的自然节奏现象或自身同步现象往往非常敏感,并据此来判断你的情绪或身体状况。你常会听人对你说:“嗬,今儿怎么啦,精神抖擞的”。或是“干嘛没精打采的?”当人们这样评论的时候,他们是对你的节奏和其它声音要素做自己的活动、讲话、呼吸等身体功能有了一个完整的意识、有助于身心的协调和生活的美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