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声音,在向世界唱出个性之歌,你的嗓音体现了你特有的旋律,以另一种方式宣告你的存在。声音的发育开始很早,始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从那时起,你要逐步学会以声音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在最初的几年里,你要完成从简单发声到有目的地以语言同他人交流的转化。
出生后三到八周,婴儿开始呀呀学语,能够发出“喔”等元音。第一个月内,婴儿会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但却逐渐向人类常用的声音靠近,同刺耳的哭叫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唱起愉快的歌来。
从第二到第六个月,婴儿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他的旋律变得更加丰富。他开始经历“声音感染”阶段,就是周围的声音激发出的声音这个阶段。如果你带过孩子,你就会注意到他在大孩子们吃饭、谈话的时候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不用说,对孩子唱首歌或哼上一个摇篮曲也是一种“声音感染”。外界声音吸引了婴儿的注意力,刺激了他同外界进行声音交流的欲望。
从第五个月,婴儿开始发出辅音的声音。同元音比较,辅音要求更复杂的口、唇动作。这样,婴儿在半岁到一岁期间,可能说出第一个字来,同一时期,他也有能力重复别人的声音,学会本民族文化和母语中特有的一些音。这时孩子简单的吐字发音像唱歌一样富于旋律感。可以说,日后所接触的音乐的基础就是此时开始打下的。虽然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发出各种类型声音的潜能,但由于某些音在本民族语言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人们长大后反而不会发这些音。
在幼童时代,你可能是个自由、快乐、大喊大叫的孩子。自由发声是减低紧张情绪、渲泄精力、求得他人回应和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如果环境适宜,婴儿就会顺利地进入学说话阶段。只要是醒着,孩子就不会安静,忽而哭叫,忽而高兴的大笑。几乎所有身体和情绪的变化,都会有相应的声音表现。他的父母对这些声音自然会给予关注,因为这是他同外界进行交流并表达自己感受的途径。
所有这些发音现象都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简单发音到开始学习说话,产生于八个月到两岁这一阶段。孩子最初说出的话会使父母欣喜若狂。他们本来就为孩子早期发音的优美旋律感到骄傲,可他现在已经能说“爸爸”、“妈妈”、和“再见!”孩子经过这一阶段也发觉父母的声音旋律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是有意义的字、句所组成的。
在孩子懂得语言含义之前,他注意的是声音的旋律,像听音乐一样去从中感受含义,他能够感受到,旋律优美柔和的声音是对自己的爱抚,而音调高、粗暴的声音表达的是恼怒和厌烦。
在两岁到三岁,许多孩子学会了唱歌,并能把歌儿记的很牢。这是健康的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玛乔里·麦克唐纳称这些歌为“过渡性曲调”。这些歌原本是父母唱来哄孩子的,可现在孩子能自己唱了。这些歌像布袋熊等玩具一样对孩子起到一种安慰作用,有助于减轻孩子对父母的依附感。
当孩子的词汇量得以扩充后,他们就被鼓励去用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在从简单发音到学说话的转变过程中,孩子的发音往往是高音调和音色单调的。这是个充满冲突的阶段。孩子感受到一种压力:声音该表现的更接近大人的声音,表达的更准确。到四五岁,很多孩子
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去压抑自己那自然的,富于表现力的,充满乐感的发音方式。“别呜噜”,“别像小孩似的讲话”,“学大人说话”,这些都是孩子耳边时常回响的大人们的训诫,这些自然会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发音方式是不正确的。因而,他们就努力按大人的话去做,以便赢得他们的爱和注意。
有时,外部环境也影响着儿童表达方式的发展。例如,农场环境中的孩子习惯于大喊大叫,而城市公寓楼中长大的孩子则安静得多。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表达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家里有个新生儿降临,或是父母性格严肃,孩子们就会被要求嗓门放小点。
当你告别了婴儿时期的简单音乐旋律时,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了童年的乐感。你的语言仍是富于韵律的,随着年龄增长,你逐渐具有自己独特的发音速度、音色、音高和力度,这些都是个人旋律的组成部分。你的声音质量显示出恐怖或愤怒;柔和平稳的声音显示出愉快和满足。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声音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你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以不同方式运用自己的旋律来达到不同的目的,满足不同的需求,当你打算同某人接近,你会采用柔美的音调而不是冷漠的语气。你还会应用悦耳的声音来帮助理解别人语言的完整意思。对某人说:“你像是生气了”或“你似乎很高兴”,是对他的旋律和语言的一种反应。有时,人的音调能比他的语言反映出更多的思想和感情。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对你说:“你嘴上说没什么,可我听出来你心里很不舒服。”音调往往暴露出一切。
一个有趣的实验可以帮助你体会语言中的音乐:倾听某个人的谈话,只需注意她的声音旋律,不要管她在说什么。
注意她讲话的速度,音调的起伏,字句的节奏。把每个句子当作一个音
阶。
她的声音吸引你吗?或是不合你的胃口?把它比做一支走调的曲子还是一首和谐的歌?内容单调还是丰富?你希望其音量再大些还是小些?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理解为何你被某人的声音深深吸引,对另一个人的声音反感之极。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你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出于同样的道理。你对某人的声音的感觉同其它因素一起构成了你对他的印象,这个感觉,实质上就是节奏同步或不同步现象的反映。
人的声音是最为微妙,极富特性的功能。每个人对自己的声音条件都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心里嘀咕:“我的声音太低了 太高了 太吵人了 太刺耳了 太孩子气了 ”等等。对自己声音条件的评价,往往反映自己对自我表达能力的信心。
如果你很欣赏自己的声音,一般来说你的自我感觉良好,你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是满意的。鉴于人们有意无意地总是要充分运用一下自己的声音条件,学会自如地掌握它,对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甚至在竞争一个职业上都会很有帮助。在以后章节中,我们要讲述唱歌是如此地改善你的声音,从而使你具有更完美的个性。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压抑了许多声音的自然表现力,致使日后对自己声音条件不满意。这也可能是成年人对音乐产生需求的一个原因。当你听音乐、唱歌或玩乐器时,你正是在发掘和利用自己的音乐潜能。尽管音乐有其结构和条件,它的音域和表达力远远超过语言。你能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欢乐和悲伤的声音;你会演奏快速和缓慢的、轻柔和轰鸣的旋律;
你可选听任何种类的音乐——古典的、爵士乐、迪斯科、民乐、布鲁斯等等。
所以说,音乐能提供更多的体验,丰富表现力的内涵。
音乐有助于唤醒你早已忘却的童年的旋律。当你回想起这些旋律,你会重新获得信心、创造性、自尊、交流能力和欢乐。人生的五种要素是先天固有的,也是幸福、成功、多产与和谐的人生所必需的。
人们用音乐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音乐提供丰富的旋律和音响——不和谐的、和谐的、充满活力的、沉静平稳的 听音乐时,你会从当时的情绪,需求和喜好出发,选择某种旋律。比如,如果你是个说话温柔的人,你往往喜好摇滚乐歌手粗犷的歌喉。如果你肩负重任,发号施令忙碌一天,临睡前你会愿意选听一首恬静而充满诗意的曲子,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