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枫丹的回忆》与音乐感觉_音乐美术

比卢梭晚出生 84 年的法国风景画家柯罗,把大自然当作他唯一的情人,他终身未娶,把全部爱奉献给了大自然。他曾经游历过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瑞士等地,描绘了各处不同特色的自然风光,作品具有独特的抒情意味和想象力,不但表现了大自然外在的美,而且也表现了“大自然的心理”。它的“心理”、“气质”、“性格”的全部丰富性,只有透过人的主体精神才能显现出来,每一幅画就是对大自然的一次发现,常常使创造者本身心灵震撼,激动得难以自已,如痴如醉地坠入一种梦幻般的心境。他的著名风景画《蒙特枫丹的回忆》,像一首晨光里的奏鸣曲,朝云迷蒙的湖畔林间,清风拂煦,一个年轻的女子和两个孩子来到这里采野花。摇曳生姿的大树遮满了画面,十足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韵味。远处湖面上是透明的水光树影,清幽而别致,似有一首晨曲在林间在水面回荡。那富有柯罗特色的树,有节奏有和声有旋律。柯罗的这幅风景,常让我想起贝多芬,想起他的生活,他的音乐。贝多芬隐遁在自己的内心生活里,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他的庇护所。他的友人说,他从来未见过一个人像他这样地爱花木、云彩、自然,他似乎靠着自然而生活。贝多芬自己说,“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全能的上帝——在森林中我快乐极了——每株树都传达着你的声音——天哪!何等的神奇!——在这些树林里,在这些岗峦上——一片宁谧——供你役使的宁谧。”他独自在外散步,不戴帽子,顶着太阳,冒着风雨。

人们可以从柯罗的风景画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中获得同样的美感,但毕竟又有极明显的差异,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所描写的只是一些感觉,而不就是田园风景本身。怎样来描写密林、清新的田野、月亮的升落等等现象呢?它的主要途径是描写所有这些所引起的感觉,怎样能依靠声音组合的音乐来产生这种感觉呢?是我们要在本书内研究的问题之一。

贝多芬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感觉与卢梭相近。对他来说,自然是生命的源泉,强有力的创造生命的根基。人与大自然亲近在精神上得到澄清,获得启示,获得美感,获得活力,更加信心百倍地瞻望未来。大自然的安谧幽寂使他感奋,这就是贝多芬所以从带有哲学沉思色彩的大自然里渲泄出号召行动的强有力的音流的原因。

另一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其充满幻想色彩的浪漫主义音乐主题也是大自然。他所固有的对于大自然深刻精细的感觉,贯穿着民间童话、神话的光明世界。不仅在他专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品中充满了大自然的诗意和气息,在其大部分作品中同样可以感到有大自然存在。他在描写大自然时,力图引起在感情上对大自然的生动的感触。因此,他很少做外在的描写,而是以艺术家敏锐的感觉,准确地找到必要的色彩,创造出风景的“情绪”来。在这方面他堪称抒情风景音乐的大师,《仲夏夜之梦》、《赫布利底》、《苏格兰交响曲》等作品里,大自然的“图画”如充满幻想的灿烂世界,都带着细腻的抒情性。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