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音乐_音乐美术

法国画家米勒的名作《晚钟》,以傍晚空旷的田野为背景塑造了一对农民夫妇。远处隐约可见的教堂的哥特式建筑如缥缈的钟声一样,成为点题的道具。肃然默立的农家夫妻虔诚地做着祈祷,这简约的画面颇有中国画的写意之风,整个画面充满了钟声,充满了音乐感,我们几乎可以听到音乐的旋律。夜幕降临,寂然无声,落日的余辉,大地上淡淡的暮霭,从田野上飞去的鸟儿,好像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都在强调着人物的心境,而这心境又为音乐笼罩着,人物沐浴在钟声和一片沉寂之中,幻化成了两个兀立在田垅上的音符,只有心跳是无边音响的节奏。

这是西方画史上通过人物情态描绘音乐意境最成功的杰作。欣赏者自身仿佛不是站在局外审美,而是也忘情地进入了画面。

绘画可以借面貌表情和形状来表现内心生活、心境的情调和欲望,灵魂的处境,冲突和命运,“但是我们从画中看到的这些客观现象,和观照的‘我’,作为内心方面的自我,却仍然是两回事。尽管我们可以把自己沉浸到一座雕像或一幅画中的对象、情境、人物性格和形状里去,欣赏这种艺术作品达到完全为它所占领以至于忘我的程度,这毕竟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这类艺术作品始终是本身存在的对象,我们逃不脱对它们处于关照地位的关系。”(黑格尔《美学》3 卷上 332—333 页)然而,从米勒的《晚钟》来看,黑格尔的话并不全对。

画中音乐,如《晚钟》,好就好在成功地处理了静(画)与动(钟声)之间的关系。

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载,宋孝宗游幸杭州天竺及灵隐,僧人静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为何不飞去?”回答说:“一动不如一静”。这是佛家对动与静的价值观。但是,在艺术美上,却颇有意味。绘画、雕塑、建筑、书法,需要静观,而音乐时时在运动,需要动听。表面如此,实际上却并不如此简单,动的艺术,亦有静的奥妙,此处无声胜有声;静的艺术,也有动的内涵,绘画六法之首,即为“气韵,生动是也”。生动者,就是有生气,有活力,静中寓动。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皆俱寂,但余钟磬音。”似予米勒的《晚钟》作注解。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喜欢水,因为水活跃,富于变化,水如音乐;仁者喜欢山,山庄重,静默,如画。

山与水,一静一动,山水之中包含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全部内涵。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了艺术的两元,也构成了禅的心灵状态。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

米勒不知禅,无意间进入了禅境;米勒不懂中国哲学与美学,却与中国艺术美学同趣,因为他直探了生命的本源,人的心境的本源?还是透彻地了悟了音乐与绘画的辩证关系?《晚钟》做了最好的回答。

然而,图画中的音乐毕竟不是音乐,正像音乐中的图象不是图象一样,那只是靠了中介物产生的一种境外之音和音外之境的联想罢了。

为您推荐

电影《赛德克?巴莱》中美术

  与音乐融合的互相补充性和互相延伸性特点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叙事性影片。影片讲述的是1930年发生在台湾的“雾社事件”。在日本的统治下,赛德克族人不但原来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而且历代传承的..

对于现代美术和音乐融合现状的思考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达,除了传统的院线电影还有很多活跃在网络中的电影和视频类视听作品,多种媒体的全方位普及带动了美术与音乐融合的迅速发展。相比原先传统的电影视听技法,现代视听技法无论在题材选择、艺术表..

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之间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血缘联系

  各种形式的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凝固的,而是相互渗透的,相互流动、影响的。从事任何一个艺术专业的人,在熟练的掌握本专业的过程中,不妨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更加开拓一些,涉猎面更加广泛一些。正如俄国伟大..

美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美感和音乐作品有许多共同之处

日神与酒神_音乐美术

我借用日神与酒神的光环来为音乐和美术加冕。 尼采曾以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为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乃至人生的意义。 希腊神话中的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

风起青萍之末_音乐美术

..

天开图画与万籁和鸣_音乐美术

艺术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和启示,却不以模仿自然为己任。但研究和品味自然,正是从天开图画与万籁和鸣中体味艺术的通幽曲径。 中国的音乐,以清明象天为至乐;中国的绘画,以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