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里的学问——弦线的长短粗细、用材、紧张程度与发声的关系

我们知道,弦乐器是靠使琴弦振动而产生优美动听的乐音的,那么,到底弦线的哪些方面或哪些性质同弦乐器的发声有关呢?下面,我们采用单项分析的方法来作一些解释,即在讨论一个问题时,假设其他因素都是同样的。

首先,弦线的粗细同发音的高低有关。倍大提琴(大贝司)的弦线就比大提琴粗,而大提琴的弦线又比中提琴和小提琴粗。在同一把琴上,不管是提琴还是吉他、钢琴、胡琴,不同弦的粗细是不同的,越是发低音的,弦线越粗。有的粗弦甚至是在一根弦线上再缠上一些弦,使它变得更粗,叫作缠弦,而不致因为用单一的材料做成粗棒而使弦线的韧性不够和音色不好(图 4-8)。

弦线的长短也与发音的高低有关,一般说来,弦线越短,发音越高,即频率越大。钢琴的每一组音中的最高音,弦线是最短的,随着音调降低而逐渐变长。在许多种弦乐器中如古筝、扬琴等,琴马放的不同位置决定弦线的不同长度,这些有序的弦线由短而长,相应发音由高而低。各种弦乐器上,手指在不同把位就改变了弦的有效长度。弦线的有效弦长越短,发音越高。又如在吉他、小提琴上都可以使用一种“换调器”,夹在各条琴弦上,就可以缩短有效弦长,使这把琴的调升高(图 4-9)。

弦线绷得越紧,发音就越高,几乎所有弦乐器的调弦都是这样的。把二胡的“千斤”朝下压一压,把扬琴的“马”向旁边紧一紧,也为的是使弦线绷得紧一些,发音就高一些。有的坚琴有一种转调踏瓣(图 4-10),踩下一“档”,琴弦绷紧一步,琴就升高半个音,再踩下一档,琴弦更紧,于是琴再升高半音。弦线如果不紧绷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正常地表现出一定的音色,因此,为了降低音调而放松弦线是不可取的。

用不同材料做的弦,音色和音量是不同的,如吉他或胡琴用钢弦则发音明亮,音量大;而尼龙弦则发音柔和,音量小。多少年来,用动物的肠线做弦,用丝线做弦,都有独特的音色,从而成为一些国家、地区或企业的传统工艺品,至今不衰。

对于同样一种规格的不同弦线,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常会有细微的差别,这是因为各条弦线的均匀程度总会有一些差别。有过这种情况:用三根同样的弦线构成的钢琴的某个音,虽然调到了同一个音调,但有时却调不出非常“纯”和“稳”的音来,这可能是因为琴弦粗细的均匀性不够好或是钢丝打过弯。因此,虽然可以调到同一基频音调,但却不能使其谐波和分音完全一样,而致使音发得不纯或不稳,听起来有一些“摇摇晃晃”的感觉,这种先天不足,再高明的调琴师也将是无能为力的。

为您推荐

摆好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千百年来的传统戏曲在每个历史时期总是不断的变迁和发展。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还是没有离开戏曲这个范畴,戏曲音乐创作必须尊重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不管是创腔还是音乐都必须重视戏曲传统基础和剧种风格特色,再大的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

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化程度的策略

  虽然当前中国民族音乐在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从整体上看仍旧有着较大的不足。下面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中国民族英语市场化程度的策略。   1.形成民族音乐市场化运作..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构建音乐课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授课艺术与技巧,音乐学科也不例外,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肯钻研与探究,不断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加以总结归纳,积累起来就是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就是授课的艺术与技巧。教师..

音乐课中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重要性

  构建音乐课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针对以往音乐课堂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提出的。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下师生关系是这样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很少,教学互动几乎没有,从教学的开始环节到教学结束的过程中,只有老师的单方面..

湖湘文化与地域民族音乐发展的关系分析

  1、湖湘文化为地域民族音乐发展提供了素材和源泉   湖湘文化与地域民族音乐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的关系,两者共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不断推动文化的进步和传承。首先,湖湘文化内容繁多,有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