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是斯美塔那的捷克民族乐派的直接承继者,他比斯美塔那更倾心于古典交响音乐的传统形式,虽然也受到李斯特、瓦格纳的影响,写作歌剧和交响诗,但显然是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作品,更集中地体现出德沃夏克自己的成就和个性,比如他的《大提琴协奏曲》、《新大陆交响曲》、《斯拉夫舞曲》等,都是他的重要创作,而《新大陆交响曲》是其中最有名的。
交响曲“新大陆”,顾名思义是指一八九二年作曲家离开家乡,赴纽约国家音乐学院任教时期的创作。有些人认为这部交响曲充满黑人、印地安人音乐的色彩,所以是属于美国的,而捷克人从交响曲中,听到许多富于捷克民族、民间色彩的音调、变化音,它理所当然地属于捷克。当我们聆听《新大陆交响曲》时,可以体验到作品包含了多层次的丰富含意,它既有作曲家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地方的新鲜而生动的印象与感受,又有一个身处异乡,但魂系家园的音乐家,永远不会摆脱掉的思乡之情,交响曲的音乐中,处处流露出德沃夏克作为波希米亚人的独特气质和他自己的个性特征。正像德沃夏克说过得那样:不管他“是在美国还是英国”,他所写的“总是真正的捷克音乐”。这部交响曲按它的作品编号是第九交响曲(e 小调)、作品第 95 号。写作时和最初完成时,并没有取名为“新大陆”,而是在美国友人的建议下,临到一八九三年 12 月首演前夕才决定以此为名的。
《新大陆交响曲》采用传统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形式。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很快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比慢板还慢的“广板”,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章是“火热的快板”,也是奏鸣曲式。和海顿、贝多芬比较起来,从结构模式来说,是相当典型的古典交响曲,但具体的细部结构和风格气质,则绝对是属于浪漫主义的十九世纪。
第一乐章的开始,有一个缓慢的引子,它将音乐导向主题的短短过程中,已呈现出戏剧性。由大提琴奏出(而后用木管重复)的动机式旋律柔和,但带些沉思:
(谱例 118)
■
这个动机结束时圆号的节奏型,却象一个不和谐的种子,在下面一个乐句中,与弦乐、定音鼓、木管的强力音响、切分节奏一起,造成为紧张不安的气氛,并一直冲撞地将音乐导向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内部,也包含着矛盾的因素,一个是由圆号吹奏的、精力充沛的、符点加切分的乐句,另一个象是这昂扬音调激起的振幅波。也有的音乐家分析前句有黑人音乐的特征,后句则具有斯拉夫舞曲的特点。德沃夏克将两种不同的因素结合在一个小框架内的手法,到展开部时更为突出。下面是主部主题的谱例:
(谱例 119)
■
继续对后半句音型的模仿,使音乐逐渐进入向副部的连接过渡:
(谱例 120)
■
带有波希米亚民间调式——降低七级音的小调式色彩的副部主题单纯而
又忧伤。它的 g 小调性与主部的调性关系,也是三度并置关系。就象前面我们论述李斯特、瓦格纳时提到的,浪漫派的这种调性手法,使主部、副部对比并置的可能性范围扩大,色彩感更强:
(谱例 121)
■
这个素朴旋律的动机被展开、并变得富于激情,当它平静下来的时候,结束部的新主题出现了,G 大调(在海顿那里,这应是副部的调性)的旋律婉转而悠扬,它符点切分的节奏型和主部一致,有音乐学家引证,说明这个主题与德沃夏克所喜爱的黑人灵歌“轻快的马车从天上来”的轮廓近似:
(谱例 122)
■
展开部主要是主部主题的变化、发展,但中间将呈示部的其他主题材料综合进来,形成很紧凑的发展部分。让我们举几个例子:
将结束部与主部主题第二个因素相结合:
(谱例 123)
■
主部主题的前句与衍化出来的新因素结合:
(谱例 124)
■
将主部的后句,也是连接部的材料加以变化发展:
(谱例 125)
■
副部旋律虽然没有明显地出现,因为展开部紧张的戏剧性不可能将副部原封不动地搬来,但它那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因素还在,只是性质完全变了。
再现部的主题出现前,主部主题几次预示着要再现,好象作曲家要在五彩纷呈的众多印象中,特别突出“新大陆”的核心主线。
副部的再现在升 g 小调上,这是再现部的特殊之处。它既没有和主部的调性统一,也没有保持呈示部的调性,然后,经过降 A 大调的结束部走向第一乐章的尾声。
尾声回到 e 小调的乐章主调性上来,再次形成个戏剧性的高潮,使整个乐章获得统一。
第二乐章被很多人认为是充满黑人“灵歌”的韵味,实际上,德沃夏克认为,美国的印地安与黑人的音乐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他的这部交响曲,主要是从美国诗人朗费罗(1807-1882)的著名长诗《海华沙之歌》中得到的创作灵感,这部诗作,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印地安人的史诗,以传说中的印地安人领袖海华沙的神奇生平、信仰和他带领他的人民进行劳动、斗争的历程为内容。德沃夏克在捷克时,已读过诗集的译文,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乐章,具体是受了诗中海华沙的妻子米娜花的葬礼——森林中的葬仪一场的启发。
4 小节从极弱力度开始的和弦连接,是乐章的引子,它的色彩变换,暗示了第一乐章的 e 小调,如何进入第二乐章的降 D 大调,但它主要是起了烘托庄严的悲剧气氛的作用:
第一部分的主题,即是被人们当作民歌般地加以传唱的旋律,因为德沃
夏克的一位学生后来为此旋律填词,成为一首《念故乡》的歌曲。它运用英国管的特殊音色,动情、忧伤而悠远深长:
(谱例 126)
■
中间段落包含有几种情绪,第一支旋律在激情地祈求和哀诉,情感几乎不可抑制:
(谱例 127)
■
第二支旋律,用小提琴和黑管的音色,它比较柔和、深沉:
(谱例 128)
■
这之后,突然插入一段富于乡村田园风的音乐,这似乎是作曲家本人的思绪,从对痛苦哀伤的同情中,暂时飞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旁边。海华沙的悲伤与孤独,引起德沃夏克内心情感的深深震荡。
(谱例 129)
■
但回忆很快被打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和有着同样节奏动机的结束部主题出现了,它们使人醒悟到,这里是“新大陆”!海华沙的“悲歌”也随之再现,并结束了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按德沃夏克的解释,“是从《海华沙》描写印地安人舞蹈的欢宴场面中得到启发,也是我要把印地安人的地方色彩倾注到音乐中去的一次尝试。”
这个乐章采用贝多芬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典型形式——谐谑曲,而结构也是古典交响曲第三乐章典型的复三部曲式,每个部分都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我们在讲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时,涉及过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与其说它是支旋律,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特性的节奏动机,它在乐队的各声部间模仿、跳跃,就象长诗中描绘婚宴的狂热舞蹈的诗句:他“在宾客们的身旁飞跃而起,绕着小房子不停地旋转,直到树叶跟着他飞舞,直到尘埃和气流搅成一团,围绕着他急速地盘旋。”
(谱例 130)
■
第二个主题具有五声音阶的意味,它抒情、优美,但依旧保持着舞曲的运动感,和开始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谱例 131)
■
中间的第二大部分,包含两首舞曲,它们的气质和德沃夏克创作的管弦乐曲《斯拉夫舞曲》非常近似。只是第一曲偏稳重、优雅:
(谱例 132)
■
第二曲更戏谑、活跃:
(谱例 133)
■
这两个大的部分可以说,将新大陆的美国和东欧的捷克这两个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全都融合统一于德沃夏克的乐思中了。
乐章有一个尾声,它简短地回忆了一下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但还是以逐渐轻下来的开始的节奏动机结束了本乐章。
终曲乐章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它总的气质和主部主题的性质都和第一乐章相呼应。
主部主题在 8 小节具有强烈张力的引子的推动下出现,它庄严、豪迈、坚强有力,象那战士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坚定的步伐:
(谱例 134)
■
连接部的三连音音型连续不断的运动,构成欢腾的节日景象:
(谱例 135)
■
副部主题异常悠长宽阔,它那似乎是母亲般的胸怀包容了一切,充满了爱和宽容。黑管用它最柔和音区的音色,担任主奏。大提琴声部短而动荡的尾句,还回响着并不平静的背景氛围:
(谱例 136)
■
副部向结束部的过渡,音乐已变得活跃起来,关于结束部的音乐材料的来源,有音乐学家论证,它与黑人民歌“三支瞎耗子”的音型相同:
(谱例 137)
■
展开部主要是主部材料的发展,但也有其他主题,包括前面乐章的旋律、节奏或因素容纳其中,再现部的进入,是当音乐发展到最高潮的时候,主部主题和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互相辉映,在一次次欣起的音潮中,交响曲以恢宏的气势结束。
《新大陆交响曲》,体现出德沃夏克的丰富灵感和强烈的创作冲动,作曲家将众多的音乐材料编织成精美的局部及有机整体的能力,令人赞叹。这部交响曲,既有古典传统那清晰、严密的形式逻辑,又充满着美丽动人的如歌旋律。因此,从这部交响曲的诞生之时,它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交响音乐的舞台,听众对它的热情始终如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