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节奏与自然,并举过《快乐的啰嗦》等例证,当时所强调的是音乐本身的表现功能,本节中要谈的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人对不同节奏速度的音乐之心理反应。去过舞会的人都会有如下的体验,跳探戈舞和跳圆舞曲感觉不相同,即使同是圆舞曲,跳快三步和慢三步也决非同一种感受。舒缓的节奏传达平静的情绪,富于活力的节奏往往传达兴奋的情感;而反过来听到舒缓节奏的音乐也会有利于人恢复和保持平静的心情,而快的音乐节奏与动律会使人保持活力,甚至兴奋起来。要想让一个人的心情平静下来,或是让他休息一下,甚至小睡片刻,却让他处在快节奏的音乐下,可以说是南辕而北辙;一个人心情很沮丧,想让他振作起来,或者是有人休息够了,想兴奋起来投入工作,这时让他听慢节奏的摇篮曲也可说是一种天大的笑话。不要说是对懂音乐的人行不通,就是对乐盲都很难作到。因为节奏比旋律的影响更直接,并不需要听者有音乐修养或俗话所说的具“音乐细胞”。
音量的效果更为鲜明,摇篮曲总是轻声哼唱才能让孩子入睡,要是大声嚷嚷,不要说是醒着的孩子无法入睡,就是睡着了也会被吵醒。进行曲相反,要有足够的,好让人雄纠纠气昂昂大踏步前进。教堂音乐要避免过度的大音量,使人能感受到上帝之神圣,以及人类这被上帝逐出伊甸乐园的亚当和夏娃子孙对上帝的敬畏;迪斯科舞厅中恰恰相反,是用超强度的音响给人以极强的刺激,使人兴奋起来。后者超过一定限度后,已大大违背人的自然状态。但这非自然状态的产生是建立在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客观联系及其遵从的自然规律之上的。
就连音乐的织体、曲式、和声等规则的产生,也不是人生造出规则强加于音乐之上,而是以客观存在的心理反应为基础。比如,《音乐心理学》中所说:“(复调音乐)音层多而厚时,或线条多而穿插交织复杂时,往往造成浓厚的音响色彩,容易引起较强烈、复杂的情绪、情感反应。反之,音少而簿时,或线条清晰流畅时,则音响色彩较清澈透明,容易引起较单纯、宁静的情绪、情感。”而“音响协和的和弦可给人以安宁感、静态感,不协和的和弦则给人以紧张感、动态感,充满要求解决的动力。”可见复调音乐的规则或和声规则等等都是和人的心理活动的逻辑相契合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