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是白居易对待创作和生活态度的两个方面。在他著名的《与元九书》中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话。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发,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采以这样灵活的生活态度,是切合时宜的。古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常常说要能“屈”能“伸”,如果正确的理解它的含义的话,我以为这话是可取的。“伸”则是胸怀大志,陈力以出,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华;“屈”则是“寂兮寥兮,奉身而退”等待贡献力量的时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许这样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
元和三年,白居易官拜左拾遗,职位虽不很高,但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谏。他克尽职守,达到了“食不知味,寝不遑安”的程度,对国政朝纲,官员行为不当的地方大胆直言,做到了“有阙必规,有违必谏”。
宪宗皇帝要让贪官王锷当宰相,白居易据理力谏,终于把这位贪官拉下了马;王承宗叛乱,宪宗想派得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去镇压,白居易又上书极力反对,措词激烈,使宪宗大为恼怒,说:“居易小子,朕拔擢以致名位,今无礼于朕,朕实难堪!”得罪了当朝统治者,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但白居易的行为的确是在实践自己,“兼济天下”的抱负。
穆宗时,白居易不愿陷入朋党之祸,因而上书请求外任,旋即除杭州刺史。到任不久,他就为杭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在湖中修了一条堤坝,这桩巨大的水利工程,使得临湖的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引水灌田,解决了人民的生息问题。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便把湖上的白沙堤改为“白公堤”。当年五月,白居易离杭到洛中去,临行时,杭州老百姓扶老携幼拦路相送,依依不舍地随行了十多里路,使白居易大为感动,他有诗作记载这一动人的场面:
青紫行将吏,
斑白到黎甿。
一时临水拜,
十里随舟行。
白居易的“兼济”思想,确实使黎民百姓获益匪浅。
在他晚年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和宦途的崎岖,饮酒、听乐、谈禅、礼佛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这大约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吧!虽然看似消极,但他也是因年龄、遭际、环境的情况无可如何而为之,这也是我们应当和能够理解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