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音乐歌舞之繁盛,远非笔墨可以描摹,拿舞蹈来讲,有软舞,如《绿腰》、《凉州》、《春莺啭》、《屈柘枝》等等;健舞有《剑器》、《胡腾》、《胡旋》、《柘枝》等等,还有许多民间歌舞,如《踏歌》、《五方狮子舞》,以及僧众为宣扬佛教教义的讲唱“变文”,还有含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表演,称为“杂剧”,总之,文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史籍的记载,在宫廷中主要的演出形式是大曲。立部伎演奏的大曲有《安乐》、《太平乐》、《长寿乐》、《鸟歌万岁乐》等六部。除了这些而外,著名的大曲还有《凉州》、《伊州》、《霓裳羽衣》等诸多曲目。
《霓裳羽衣曲》唐代的诗人多有提及,而且都对它赞叹不已。其中尤以白居易的长诗《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对于该舞的创作、音乐、舞姿、服饰都有绝妙的描写,使我们一见其诗如见其舞,弥补了史籍记载的不足。
《霓裳羽衣曲》据说是唐玄宗的作品。当时的西凉都督杨敬述向唐明皇献上新近找到的《婆罗门曲》——顾名思义,婆罗门曲可能是来自印度的音乐。恰巧这时唐明皇登上三乡驿,遥望女儿山时产生了种种遐想,他已用音乐记写下了他自己的感受,但曲子还没有完成,他觉得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曲》,很有新意,于是又以这支曲子为素材,完成了全曲的写作,亦即完成了《霓裳羽衣曲》,在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时演出这支曲子。关于该曲的由来,白居易的诗中亦有提及。
根据白居易的诗作,我们知道这支曲子的结构是十分浩繁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有三十六个乐段。散序六遍(段),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
(一)散序——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者合奏;散板的散序若干遍,每一遍是一个曲调。靸——过渡到慢板的乐段。
(二)中序、拍序或歌头——节奏固定、慢板;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舞或不舞不一定;排遍若干遍,慢板。
(三)破或舞遍——节奏几次改变,由散板入节奏,逐渐加快,以至极快,舞蹈为主;器乐伴奏,歌或不歌不一定。
入破——散板;
虚催——由散板入节奏,亦称“破第二”;兖遍——较快的乐段;
实催、催拍、促拍或簇拍——节奏过渡到更快;
兖遍——极快的乐段;
歇拍——节奏慢下来。
煞兖——结束。
其中散序的六遍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歌不舞,所谓“磬、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逦迤。”中序可能开始是抒情乐段,有歌有舞,白诗云:“朦胧闲梦初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不过,很快曲调又进入最后“破”的部份,亦即“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此曲的结尾节奏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束。
关于它的舞姿,白诗上写道:“飘然旋转回轻雪,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拽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绿萼(仙女名),王母挥袂别飞琼(仙女名)。”关于服饰打扮,诗中又云:“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全身戴着炫目的佩饰,衣着却是道姑打扮。
《霓裳羽衣》在当时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演出,而且当时元稹曾抄录了写满四幅花笺的《霓裳羽衣曲》曲谱寄给白居易,白居易有诗云:
唯寄长歌与我来,
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
霓裳实录在其中。
可见当时已有曲谱流传。
从白居易的诗中,我们几乎可以窥见《霓裳羽衣曲》的全貌,这支曲子音乐丰富,舞姿婀娜,服饰华丽,气派恢宏,可算得上是盛唐时期歌舞文化的代表作。
白居易诗云:“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可见他对此舞的推崇程度,又云:“曲爱霓裳未拍时。”“未拍时”是指第一部份“散序”,可见这一段音乐乃是《霓裳羽衣曲》最精彩之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