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同类研究比较
国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热潮。以此为契机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课题研究,是响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具体行动,也是同类研究在音乐学科领域的有益尝试。
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本课题研究有三点学术观必须重视:一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立足于本区域的母语音乐教育;二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应着重放在对本土情感的回归上;三是着力通过课堂教学体系的长期探索与不断完善来推动母语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简而言之就是“立足母语音乐,回归本土情感,探索教学体系”。目前在国内音乐学科的校本化课程建设中,因各省区域的民族构成不同以及研究方向的专注点不同,虽然也有一些局部的乡土音乐文化资源得以挖掘,并开始进入校本化课程建设范畴,但在具体校本化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体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可供借鉴的相关科研成果确实是少之又少。
2.国外同类研究比较
国外音乐教育有关本土母语音乐文化的校本化建设,从世界各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不难认识到,多数国家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化建设历程,都主要的体现并暗含于各自的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成果之中。比较典型的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是先于相关校本理论出现的20世纪最早、对后继有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以其开放性的姿态发展着的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最早提出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国家,同时它而且具有深刻教育哲学思想和高标准艺术审美要求,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的音乐教育体系;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而且具有丰富教学实践内容体现,并深受教师和儿童喜爱的音乐教育体系等。
另外,其它音乐教育体系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等,以及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成果“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等,所有这些都为各国本土母语音乐文化的校本化建设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模式。
以此为背景,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课题研究,虽远远无法与世界教育改革先行者同步,但却是在为我国新时期即1995年12月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提出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新体系添砖加瓦,积极创造条件。
放眼世界各国教育大政,展望欧美近年来的发展动态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浪潮迭起,其实质就是在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综观欧美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新时期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逐渐融合与相互渗透已成为未来趋势。尤其对于音乐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的再探讨仍在继续深入,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
综上所述,我们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理念”两相融合,提出了本课题。在学术上,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崭新途径,是我国新世纪音乐艺术领域立足本土传统、培养创新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环境下,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课题研究是可行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