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根本
“仁”,即仁爱之心。这是孔子礼乐中的思想精髓,是规范一个人的道德准则的重要基础。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仁德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是礼乐的根基。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他怎么来对待礼呢?作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义,那他怎么来对待乐呢?这说明了一个人的品质与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人不论官位有多高,知识多么渊博,如果缺乏仁爱之心,就没有高尚的人格情怀与高尚的艺术情操,文化艺术就只是一纸空壳。没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再完美的音乐作品,也很难尽善尽美地展现于舞台。孔子从“仁”的角度揭示了音乐的内涵,所谓“听其曲,得其为人”,就充分说明了做人的道德境界与其音乐之内涵是相辅相成的。做人不成,就做不出艺术境界高及世人相传的音乐作品。孔子把人格情怀与音乐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仁爱之心贯穿于音乐思想之中。从音乐审美观的角度来论述,“仁”也是音乐思想美的体现,孔子更注重人格的美,仁爱、善良的人才能表现、创造出音乐艺术珍品,没有仁爱之心即没有音乐思想的灵魂。孔子将人的道德之美与音乐之美相互贯通、完全融合,认为音乐境界随着人的道德情操升华。孔子对音乐审美价值的标准是以“仁”为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