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选析

  1.噪音音乐:《机械芭蕾》

  为4架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机械芭蕾》是德裔美国先锋派作曲家、钢琴家乔治?安太尔最为着名的一首作品。该作采用其创作初期的机械化风格,是他对于该时期其所有室内乐作品形式过程的总结,也是在噪音音乐创作史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一首作品,为配合演出几易其稿,曾在纽约、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他对于机械风格的兴趣之后为阿尔蒂尔?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普罗科菲耶夫、萨蒂等着名作曲家所仿效。

  作曲家意欲在最初版本(1924―1925,No.156a)中同步展现由法国画家费南德?列吉尔和美国摄影师杜德雷?莫非执导的同名实验性电影画面,由一个中心配电盘控制的16架自动钢琴、2架钢琴、电铃、木琴、低音鼓、1个汽笛和3个飞机螺旋桨共同演奏,体现了反表现主义、反浪漫主义,对当时时代冷漠的机械音乐的美学品味。然而,16架自动钢琴同步演奏姑且困难,何况音乐长度约为电影的两倍(电影仅约19分钟,作品超过30分钟)。这直接导致两种艺术形式难以同步进行,只能各自成为独立的作品,直到1935年10月18日,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才实现了电影画面与音乐的合成。为此,作曲家去掉了重复部分,将初稿删减成时长为18分钟以配合电影同时播放。

  作为独立作品的《机械芭蕾》于1926年6月19日在巴黎爱丽舍剧院?e行首次公演(作曲家取名为《机械乐器和打击乐器的芭蕾舞》,No.156b),是对初稿配器组合的缩减:1架带放大器的自动钢琴、2架钢琴、3台木琴、2个电铃、大小2个木制飞机螺旋桨、1个金属飞机螺旋桨、锣、4个低音鼓和1个汽笛,因其噪音效果还导致了一场街头的公众暴动。私人性质的首演于1926年7月16日的巴黎在一位美国外交官妻子克里斯蒂安?格劳斯夫人家里的一场沙龙音乐会举行上,该演出版本包含8架钢琴,3台木琴及部分打击乐器。1927年4月10日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作曲家的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的第4个版本包含10架钢琴、1架自动钢琴、6台木琴、2个低音鼓、1个带有飞机螺旋桨的鼓风机和1个汽笛。该版本受到美国评论家们的指责,认为是“纽约历史上最具丑闻的音乐会之一”,作曲家被贴上“音乐坏男孩”的标签。⑤1959年安太尔出版了《机械芭蕾》的最终修订版No.156c(1952―1953),并于1954年2月21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第五届“15位作曲家论坛”中演奏,时长为18分钟,编制含4架钢琴、2台带电子放大器的木琴、中音鼓和低音鼓、小电铃和大电铃、铃鼓、军鼓、三角铁、木块、钹、锣、钟琴、大小2个飞机螺旋桨音响(磁带或两个不同类型螺旋桨的音轨循环)。

  受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安太尔创作了“这将是世界上第一首纯粹的机械音乐作品”,并且认为“也许未来的音乐将由机器而不是音乐家来演奏”⑥。因此,作曲家运用机械材料来表现冷峻、机械式、非人类的情感;在乐器编制上使用自动钢琴、电铃、放大器、飞机螺旋桨(磁带或音轨循环)等机械乐器或电子设备,设备材质上包括木质和金属等。不仅如此,它从头至尾没有优美的旋律,“诚如音乐学家玛丽?E?戴维斯所解释的那样,尽管安太尔能够写作优美的旋律……但《机械芭蕾》根本不是如此。它强调打击乐和噪音。任何时候你想要获得旋律的线索,它便摧毁了,所以它根本不允许发展下去”⑦。与20世纪上半叶流行的打击乐效果和噪音音乐类似,全曲遍布机械式、打击乐式的风格,充斥着飞机螺旋桨声、汽笛声、电铃声等噪音,并且从力度上“绝对没有强或弱的时刻,为了能够听到它仅需要演奏得足够地响亮”⑧。以强力度的敲击来演奏的钢琴音簇(谱例1)充满着狂热的力量和机械般的精确冷峻。

  节奏是贯穿全曲的要素,作品深受斯特拉文斯基《新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打击乐上,而且采用了类似于斯氏的固定节奏型――开篇由钟琴与4架钢琴奏出非常响亮、强劲的节奏型(谱例2),整部作品均以此八分音符主题素材及其律动为基础展开。与斯氏的固定节奏型带有不规则重音类似,该主题的每个小节都在变换节拍,频繁改变重音规律。不规则变化的节奏、节拍使音乐富于推动力,充满着令人振奋的活力,成为了该曲的重要特征。

  在《机械芭蕾》的最终修订版No.156c(1952―1953)中,删去了初稿中无限重复的音型(某些反复1个小节长达100多次)、不合理的节拍标记、速度很快的段落以及长时间的寂静段落(例如,作品结尾处长达62个小节的休止)。增加了力度标记,尽管大部分段落仍然采用f或更强的力度,但许多段落改为p、mp或mf的力度。此外,还增加了大量具有歌唱性的新材料。从该曲的几次修改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演出实践中不断磨练并逐渐完善的过程。

  2.不确定音乐:《冬日音乐》

  不确定音乐,即将偶然音乐的概念扩展到新的层面,把表演和创作中的某些偶然因素进行有意识的利用。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趣味和直觉,即兴选择音乐的速度、力度、时值、节拍、页码和段落的次序、演奏方式(弹奏或敲击键盘、拨弦、无声等),决定省略或添加哪些音等。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赋予演奏者更多的自由,使音乐在每次演出时都可能呈现不同的面貌。

  《冬日音乐》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不确定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57年。该曲在《为钢琴而作》(1952―1956)系列作品的基础上,将演奏人数扩展为1~20人之间的任意人数。全曲由20页乐谱中各自呈现孤立状态的许多“和音”(chord aggregates)构成,每个“和音”由在非常广阔的音区中纵向叠置起来的不同数量的音符(≥1)组成。要求一个“和音”作为一个完整的音响,不能用琶音或分解的方式,必须同时一起演奏。那些双手不能触及的音符应当提前无声地按下,并用踏板保持,直到其他的音符弹响。音符上方加粗的长方形表示一个半音化的音簇(例如乐谱第2页上第1个系统中的第2个事件,见谱例3),即在两个音符之间的空间中要全部用半音填充,而且要一次性弹奏发出声音,可用前臂等方式弹奏。呈现在一个谱表中的两个谱号,有时用谱表上方的数字标明两个谱号中分别包含的音符,例如乐谱第2页上第1个系统中的第1个事件中,数字7-3指:7个音符要在高音谱号上读,另外3个音符要在低音谱号上读(谱例3)。   作曲和演奏上的不确定性表现于:(1)音高的获得。采用点绘法确定音高,即在纸上随机标出足够多的点,随后加入谱表和谱号,将这些点变成音高。由于谱号不完全确定,音高也便不固定。(2)乐曲长度。可全部或部分演奏,由演奏者达成一致。(3)音乐事件演奏的数量、页码顺序,及同一页上音乐事件的演奏顺序。(4)演奏的时间―空间,从空间上,每一页乐谱页面上从左至右的五行乐谱代表音乐进行的时间。由于时值、节奏、速度、静默时间等结构元素均可作自由解释,不同“和音”之间还可自由地互相重?B和渗透,因而演奏时长可变。(5)“和音”中的音符数。(6)力度、发音方式和音色。(7)演奏人数在有限范围内可变(1~20位)。(8)产生泛音的地方。因此,全曲虽采用明确的音高记谱,但除了音高不完全固定和演奏者读谱的顺序(从左至右)外,其他从宏观结构(即整体到部分的划分)到微观各音乐元素均不确定,都交给演奏者来决定。

为您推荐

朝鲜民族音乐创作和音乐文化的继承

  朝鲜族音乐的发展是对朝鲜族音乐进行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朝鲜族音乐也要更多地结合时代的特征进行全新的创作。朝鲜族音乐在自身发展的制约下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基本形成了五类,第一是宗教音乐..

阻碍音乐创作的主要问题

  (一)审美观念的差异   审美是人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进行欣赏和评价的一种行为,是我们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群众文化的审美是非常广的一个概念,许多人对音乐的理解概念较为抽象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

原创作品《做坚强的自己》Logic Pro X 软件配器过程分析

  1、配器分析。在作品的前奏用了一个简单的钢琴柱式和弦的进入,钢琴的柱式和弦演奏使前奏安静平稳,包括在A段的a a’“给我一段思绪,才发现原来你也没放弃。故事喜欢停在,最美不期而遇,我们慢慢往前慢慢老去。”和前奏..

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大型音乐晚会创作特点

  (一)创作的命题性较强。大型音乐晚会的主题性色彩较强,其宣扬的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其音乐创作要符合音乐晚会的要求,即要体现其命题性的特点。大型音乐晚会的定位明确,必须完全服从于晚会的主题和宗旨,烘托音乐晚..

电脑音乐创作风格选择

  人们对电脑音乐系统了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其制作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不少创作者会有更深的理解或者新的认识。创作中有意避开传统音色、结构、配器等,力求与传统音乐不同。电脑音乐作品的质量虽然没有到完美境..

解决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问题的主要策略

  1.完善音乐创作所需的硬件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所需要的硬件是指音乐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笛子等等或者是电脑设备声卡、软件等。再加上专业老师的指导,能使大家更快的去学习并完成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