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歌词,启迪科学思维

  现在的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还有许多儿歌中包含着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如果教师能利用儿歌内容,启迪学生认识世界、感知自然,将会使幼儿的学习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比如,教师在春天时,教给幼儿《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歌词大意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教师引导说:春天来了,小朋友们看一看、找一找,身边和公园有什么变化?有人说可以穿花裙子了;有人说公园的草地和柳树绿了;有人说小区里的迎春花开了;还有人说马路旁电线上有小燕子了……大家各抒己见,叙述着自己眼里的春天。最后,教师在表扬每个小朋友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和他们一起做总结:春天来了,气候变暖了,小朋友们可以脱掉笨重的棉衣穿漂亮的花裙子了;春天来了,柳树、小草绿了,迎春花、桃花、杏花开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来了,湖里的冰融化了,流动的湖水又有了倒影。通过歌词大意,幼儿对春天有了大体了解。教学活动延伸中,教师还结合儿歌《小燕子》的歌词讲解候鸟与留鸟的知识,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的歌词讲解小青蛙的成长史,结合《一只青蛙,一条腿》的歌词讲解动物的习性,等等。这种让幼儿传唱耳熟能详的儿歌,通过让幼儿讨论,并辅之以教师对专题内容的讲解,可以很容易让幼儿理解歌词所表达和传递的科学知识,从而启迪幼儿的科学思维,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为您推荐

运用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创编能力,让学生理解音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也是很好的做法,这样就能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

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途径,也有人用其他的办法来达到表现某一些音乐的目的,如通过传唱、通过模仿音带等。但我认为,只有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思维,才会有对音乐的真正体验。所谓“音乐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审美过程..

歌词单调乏味,表面上“娱民”,实则“愚民”。歌词是歌曲内容的最直观表达

  笔者曾经找来十位非音乐专业的年轻人进行实验,选择一个独立空间,让被实验者有一个十分轻松的环境,采取录音及观察的方法进行记录,要求完整地演唱“神曲”,结果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坚持唱完一首歌。大家都唱到一..

提出趣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理解歌词,启迪科学思维

  现在的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还有许多儿歌中包含着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如果教师能利用儿歌内容,启迪学生认识世界、感知自然,将会使幼儿的学习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比如,教师在春天时..

帮助学生扩宽思维

  对音乐的理解,建立在音乐要素的基础上,但音乐所要表达的形象以及意境,才是学生学习鉴赏的目的。理解音乐中的形象以及意境,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也是音乐鉴赏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例如,《草原..

改变旧的教学思维,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世纪的不断推进,许多新鲜事物在不但的出炉,旧的落后的也渐渐不被人们认可,逐渐的消失殆尽。音乐本来就是一种追求时尚的方式,所以音乐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教学,要打破之前的只是简略讲解一下制片者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