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沧桑》的五声性调式

  《上海沧桑》是一首声乐作品。为表现出上海民族经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作曲家在歌曲中呈现了许多转调的部分,但基本都是五声性的民族调式。《上海沧桑》在前奏、间奏、主歌、副歌部分的调性各有不同。歌曲先出来的是伴奏,为D羽调式。

  通过分析前奏部分的旋律可以得知,其音节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变宫的六声调式。从第十小节开始,有四个小节离调到了C宫系统的五声调式。前奏的后半部分落在降B宫调(六声加清角)。

  羽调式的音乐风格清丽,又具有自然小调凄婉的色彩,加入变宫音之后,不协和性的二度音程的增加使得前奏部分呈现出一种悲叹凄清的味道。但中间又离调到它的属关系调C宫系统。作曲家在调式调性上用的民族五声性调式,但在创作中又运用了西方近关系转调的手法。C宫调的调性感觉与自然大调有些相似,气势磅礴雄伟,为前奏部分增加了历经沧桑后的沉稳感,与《上海沧桑》的剧情发展相呼应。

  歌曲从第二十小节开始进入主歌部分,为E羽调的五声调式。民族风格特点鲜明。歌曲的伴奏织体为各和弦分解演奏。

  第二十六小节至三十三小节为歌曲的间奏,间奏与前奏的开头相同,都为E羽调式(六声加变宫),间奏的后半部分是以模进方式转到B徵调式(五声)。

  第三十四小节至四十八小节是歌曲的第二部分,前四小节的调号是1=D,它的调性为B羽(六声加变宫),第三十八小节开始至这一部分的结束都转为G大调的调号,调性为E羽(七声清乐),从四十九小节开始是主歌的再现,调性为E羽(六声加变宫)。最后的尾声又转为E商(五声),最后的结尾落在E徵调五声。

为您推荐

龙岩山歌的调式绝大部分是徵调式,羽调式次之

  研究音乐风格的最基本依据是调式以及构成调式的骨干音。从闽西山歌的总体来看,绝大部分是徵调式,羽调式次之,其次,尚有一小部分是角调式,宫调式很稀有,基本不存在商调式。至于为什么闽西山歌不存在商调式这种情况,还有待..

调式调性:民族五声调式为主,调性特征丰富多彩按照传统的调式分析法,楚雄

  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中每首歌曲的调性是比较统一的,每首歌曲从开始到结尾也基本保持同一小调,较少出现转调、离调的现象。若按调性特征进行分类,笔者可将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分为说唱型、山歌型、小调型三类不同调性的..

《上海沧桑》中转调的应用

  《上海沧桑》从头到尾一共转了七次调。前奏部分为D羽(六声加变宫)转到它的下属关系调――降B宫(六声加清角),中间还有四小节离调到C宫五声。C宫五声运用“清角为宫”手法引入降B宫调式。《上海沧桑》的旋律具有明显的..

《上海沧桑》的五声性调式

二等奖获得者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年轻人获奖更能体现出

  这首作品有一种鲜明浓郁的爵士乐风格,在中国现当代的钢琴作品中是十分新鲜的,让人印象深刻。众所周知,“爵士乐是美国的古典音乐,它代表了美国音乐文化的灵魂和美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它是民族大融合通过乐队组合形式表现..

高州木偶戏锣鼓与音乐民族调式的运用

  高州木偶戏唱腔属于说唱音乐的范畴。根据史书记载,我国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是在隋唐时期,所以,高州木偶戏音乐是有一定历史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迎合市民各阶层的口味,在民间中得以广泛流传。单人木偶腔多以..

五度在泛音列是由2号音,3号音,4号音构成的,因此这种终止式对于调式结束音

  (三)具有补充终止的终止式   此种情况是在终止式的后面又加了一个终止式,第二个终止式在效果上类似于补充终止。上述两种终止式都可以作为第一个终止式,补充终止则是在两个徵音中间加入二度或者是四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