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民歌传承现状

  (一)措施与方式

  安庆民歌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继承为主要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如民间婚丧嫁娶时具有安庆传统特色的吹拉弹唱,安庆民歌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孔雀东南飞》,有着浓郁地方人文特点的安庆市文化馆的设立……

  而安庆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现场观察和欣赏,对安庆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熟悉安庆民歌音乐的演唱、演奏、表演形式之后,从而将安庆民歌的演唱技术通过现场的方式表现出来,安庆民歌得以传承和发展,这种直接的学习和直接传承方式即口传心授,是中国传统音乐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承特征之一,是与音乐学院所使用的西方学习方法的根本区别,西方的音乐学习需要系统的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发声技术或者表演技术,根据乐谱,把音乐歌唱或演奏出来,以实现一个作品的传承。安庆民歌面对面口传心授的方式加倍的快捷,使情感获得最佳的阐扬。

  (二)局限性

  但是口传心授也有局限性。在古代无笔墨的年代里,口传心授是最便捷的方式,因为安庆人对安庆民歌文化的崇尚及安庆“八县一市”的城市规划,很多安庆人聚居偏远和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农村,故而使较多原生民间音乐得以保存。然而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给一向靠口传心授加以传承的安庆音乐带来很大的冲击,部分传统项目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当代文化的打击和传承人的接踵辞世,很多民间特点音乐文化逐步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处理不当,使音乐文化呈现了“重申报轻保护”“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与安庆传统音乐文化保护的迫切需要相适应,导致资金与人员匮乏难以解决。

为您推荐

安庆民歌传承现状

  (一)措施与方式   安庆民歌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继承为主要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如民间婚丧嫁娶时具有安庆传统特色的吹拉弹唱,安庆民歌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孔雀东南飞》,有着浓郁地方人文特点的安庆..

形成秦派二胡和江南二胡的民歌因素

  民歌音乐对于二胡艺术的影响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很多地方经典的民歌作品被改编为二胡曲,还有很多二胡音乐在创作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亦是源于当地的民歌。   秦派二胡代表作品中有很多作品和当地的民歌有着直接的联..

内蒙古民歌中故事叙述结构占据独特地位

  内蒙古音乐中的长篇叙事民歌在音乐领域占据独特的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与变化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晚清时期,内蒙古地区的部分牧民被迫弃牧从耕,开始了半农半牧的生活..

多声部民歌选择的题材和演唱形式

多声部民歌对于歌词的处理

  靖州苗族同胞,在进行日常对话时会使用地道的苗语。但在唱歌的时候,却会使用“酸话”,“酸话”是苗语、侗语、汉语这三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局部方言。它的发音同当地汉语十分类似,但部分语音又与当地有很大的不同。..

多声部民歌所具有的和声语言

  和声的音程能够对多声部构成予以显示,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也是如此。本文发现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在对各种音程进行运用时,也是把“先不协和然后协和再不协和”作为原则。协和与不协和这两种因素存在于每个乐段的两个..

多声部民歌旋法

  对民歌艺术表现力进行体现的基本要素就是旋律。本文对于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旋法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如下说明:   (一)级进音程为主,曲调十分优美,感情淳朴。   (二)多以五声音阶作为骨干音的六声宫调式为主,因此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