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本傣族传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进步,南本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村寨,发展变得开放、多元,在这过程中南本不断接受新的文化元素的进入,把外来文化不断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南本傣族人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各方面正在发生着变化。南本傣族传统音乐作为南本傣族传统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传承环境发生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传承主体自身意识的变化给南本傣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传承人生活困顿,传承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凭着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意识,靠着他们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用了几十年的刻苦学习、摸索和积累,才逐步形成了民族文传统化的系统体系。他们掌握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民间手工技艺,需要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方式一代代的传承、延续和发展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来自民间,一代代的被传承下来。在南本像波叶法老人一样的老艺人本来数量就不多,年龄都在70岁以上,身体或多或少都患有疾病,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传统技艺也随时面临着失传的可能。但是由于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愿意学习南本傣族传统音乐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更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如此古老的音乐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可以靠技艺,尤其是说唱技艺生活得很好的艺人已经很难再养家糊口,所以很多传承人不得不放弃传统技艺,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慢慢的失去了传承的基本条件,从而导致了很多传统技艺没人传承,出现后继乏力,难以为继的情况。因此南本傣族传统音乐传承目前面临最主要的的问题就是缺少传承人。

  (二)政策保护措施具体实施不到位

  相较于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和中心文化而言,民族传统文化大部分都来自民间,只是一种相对弱势的、民间的、边缘的文化,有很多并没有被大众所知道,是属于小众所有的,在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上缺乏优势。民族传统文化在强势文化、主流文化面前,只能形单影只的艰难前行,但是民族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应得到保护和传承,而且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特征,应该是更全面和系统的保护。但是正如2010年6月2日,前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所说“初步查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近87万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而且遗产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各不相同,能够被国家计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是少数,剩下的难免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使现在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 、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处偏僻、无人问津的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没有被发现从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在南本寨子里,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只有波叶法老人,也有专业人员到村里对傣族传统音乐的演奏、歌曲进行了记录、采集、保存,但是也仅限于变成书面的保护,之后再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就连根据相关规定,每年约3000元的补贴,也从未拿到过。其他的传承人也把自家流传下来的乐器放在村里的文化展览室中,可是却得不到来自政府的任何形式的帮助和扶持,这大大打击了南本傣族传统音乐传承人的积极性。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授予的 20位民间工艺大师和 600位民间工艺家中,不少人因美国提供优厚条件而移居美国,反映出了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面临的现实情况。[4]国家在政策实施中的忽视和放松,严重影响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

  广大人民群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倘若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无论规划多么美好的蓝图,都只能是政府和官员们的一己之愿。所以,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就不仅仅是某些部门、某些个人的事,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且是常抓不懈的大事,这件大事应当成为全民的共识、全民自觉自愿的行动。

  但是放眼全国,民族传统文化多处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地处偏远,当地教育意识也相对落后。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在的地区,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偏低,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自身存在价值都缺乏清楚的认识。从而,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主动性,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和被生活所迫的心态才会去传承传统文化,绝非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人生。从当前的普遍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传统文化传承人,但凡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改善其现有的生存状态,他们首先会选择的就是放弃传统的技艺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南本傣族群众因为家庭、生活原因,并没有把当地的傣族传统音乐看做一种宝贵的遗产,而是把它们看做一种生活的技艺,当人们的生活需要它时,就对它充满了重视。反之,当生活条件变好,能够找到其他更容易挣钱养家的方法,不需要在靠技艺养家时,南本傣族人民就忽略掉南本傣族传统音乐的本身价值,人们对这些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就会慢慢变淡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需要通过传承人代代相传,如果民众意识薄弱,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会受到巨大阻碍。因此,南本傣族传统音乐想要得到长远的、持续的传承,就应该考虑重塑和提升南本傣族传统音乐传承人在南本当地以及整个社会地位的问题。

  总之,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华夏儿女创造了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华文化,留下了灿烂辉煌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感情要素和文化意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现状、文化理念和民风民俗。南本傣族传统音乐作为南本傣族传统文化的其中部分,体现了南本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认真分析和总结南本傣族传统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南本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