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弓组合”初期――以分析合奏《到春雷》为例

  《到春雷》与广东传统牌子曲中《到春来》名字相仿,旋律也相似,而在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见谱例1《到春来》片段、谱例2《到春雷》片段),考虑到两者差别源于其两者体裁的不同,前者是广东音乐器乐曲,后者则是粤剧中配以锣鼓的牌子曲。在“广东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这样以粤剧曲牌的旋律为基调而派生出来的“广东音乐”比比皆是,如:《得胜令》、《双飞蝴蝶》、《水仙子》等等。

  《到春雷》是一首二弦、提琴(此处为竹提琴)、三弦和月琴的合奏曲,是典型的“硬弓组合”。这四件乐器,第一,在音区上,有着各自擅长的音区,于是在合奏时产生不同音区的合奏效果。也会因音域的局限自行将旋律翻高或翻低八度进行演奏(见谱例2《到》第4小节提琴声部)。第二,在演奏技巧上,每件乐器都有着其特有的演奏技法,二弦和竹提琴属于弓弦乐器,擅长拉奏旋律性强、流畅的音乐片段,形成基本的音乐框架。月琴和三弦作为弹拨乐器,擅长拨奏、滚奏,有着较强的颗粒性,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第三,在音色上,四件乐器音色清脆嘹亮,各有着尖透的个性。因而四人合奏时经常配合,互相搭配着加花,形成在节奏、力度上的补充支撑和音色上的支声合奏。尽管只是齐奏,且当时乐队中还没有和声配置的概念,但如此搭配便使得乐曲生色不少,悦耳动听。即使当时存在西方和声意识,但用在几件音色不和谐的乐器上,也不能和谐。在中国民族乐器的配器学的实际操作中,有别于西方配器学,由于中国民族乐器在音色上互相存在独特性和差异性,中国民族乐器配器更注重于音色上的组合,利用民族乐器这两个特性,从而构建立体的音乐空间。

  “因为民间乐手一般都是背诵乐谱,各人所加的花音不同,如果同一样的乐器合奏同一曲调而所奏花音不同,就会互相干扰,又如果两件同样乐器能够奏出同一样的花音呢,那是重复音色相同的乐器,形成多余,过去艺人们就不习惯这样做。”因此在乐器数量上,通常每件乐器为一人。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更多人接触并演奏“广东音乐”,从户外空旷的正式演出,转到室内消遣自娱的活动。场所和演奏性质的改变,让人们的听感更偏向于音色更柔和的“软弓组合”。这样的组合形式迅速传外省内外以至国外华侨地区慢慢取代了“硬弓组合”。“广东音乐”进入“软弓时期”。

为您推荐

“硬功组合”焕发新?C――以分析《广东小曲联奏》为例

  “硬弓组合”在20年代以前是广东音乐较为流行的组合形式,那时曲目并不多,一些“过场”音乐、“牌子曲”、“小曲”都不是太长,音域也不太宽广。也正是曲目的局限性,让“硬弓组合”得不到传播和更好的发展。   据史..

音乐影响情绪分析

  (一)音乐诱发情绪的过程分析   音乐情绪中是不是含有一般情绪所包含的成分,其本质以及产生的反应是不是与平常的情绪相同。这是对音乐引发情绪变化的一些观点的不同。其中认为其属于一般情绪领域的研究者认为,音乐..

“广东音乐”与“硬弓组合”

  1、“硬弓组合”   “广东音乐”与“硬弓组合”两者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硬弓组合”出现在“广东音乐”孕育的初期,最早由“二弦、竹提琴、三弦、唢呐、短喉管、月琴、横箫”等乐器及..

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解读和传承作用分析

白鹭组合把高雅音乐带进人民大众

  白鹭组合作为江门市演唱高雅音乐的重要组合之一,为推进江门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常年以来与其他团队联手参加文化惠民公益性的音乐沙龙、送戏下乡、进社区演出、走进校园音乐会等文艺活动。她们高质量的表演与..

以白鹭组合演唱走向大众的成果探索高雅音乐推广普及的渠道

  1.进大、中、小学校园   学生群体是社会思潮、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白鹭组合演唱的高雅音乐进入校园后产生的正面效果非常显着。江门市文广新局、教育局举行“高雅音乐进校园”的活动,白鹭组合成员积极响应。丰..

广东江门的一个女声歌唱团队――白鹭组合

  白鹭组合是广东江门舞台艺术表演团队之一,始建于2012年5月,创建人为现任江门市文化馆馆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门音乐家协会主席、市着名音乐家蔡朝阳先生。白鹭组合的成立宗旨是:选取经过专业院校声乐系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