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共有四种,梁慧皎《高僧传》十五卷,又称《梁高僧传》;唐道宣《高僧传》四十卷,又称《续高僧传》或《唐高僧传》;宋赞宁《高僧传》三十卷,又称《宋高僧传》或《大宋高僧传》;明如惺所编《高僧传》六卷,又称《明高僧传》或《大明高僧传》。其中明确有佛教音乐的记载为梁慧皎《高僧传》和宋赞宁《高僧传》。
梁慧皎《高僧传》是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着名僧人的传记,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类。记载了佛经翻译和僧人的活动,其中佛教音乐的内容的记载主要在《经师论》和《唱导论》。在《经师论》中《齐北多宝寺释慧忍》一篇是完全记载了关于佛教音乐方面的专述:“故奏歌于金石,则谓之以为乐;赞法于管弦,则称之以为呗……”“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者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是以玄师梵唱,赤鹰爱而不移动……”“然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管弦……”卷五《道安》中记载,东晋长安僧人道安(314-385)制定了“僧尼轨范”三科:“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这是中国最早的寺院规章制度,虽然其内容规定是寺院日常事务,但当时已经有了唱念活动,并为后世寺院日常活动确立了唱念的传统。宋赞宁撰写的《高僧传》,对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及其对政治、文化诸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和说明,其中包含关于佛教音乐的内容有《卷二十八》中《大宋东京观音禅院严俊传》:“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继二三里……”“……是以两京礼经,则口唱低头,挝罄一声,谓之小礼。自淮以南,民间唯礼《梁武忏》,以为佛事。或数僧呗匿,歌赞相高,谓之禳忏法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