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

  《高僧传》共有四种,梁慧皎《高僧传》十五卷,又称《梁高僧传》;唐道宣《高僧传》四十卷,又称《续高僧传》或《唐高僧传》;宋赞宁《高僧传》三十卷,又称《宋高僧传》或《大宋高僧传》;明如惺所编《高僧传》六卷,又称《明高僧传》或《大明高僧传》。其中明确有佛教音乐的记载为梁慧皎《高僧传》和宋赞宁《高僧传》。

  梁慧皎《高僧传》是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着名僧人的传记,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类。记载了佛经翻译和僧人的活动,其中佛教音乐的内容的记载主要在《经师论》和《唱导论》。在《经师论》中《齐北多宝寺释慧忍》一篇是完全记载了关于佛教音乐方面的专述:“故奏歌于金石,则谓之以为乐;赞法于管弦,则称之以为呗……”“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者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是以玄师梵唱,赤鹰爱而不移动……”“然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管弦……”卷五《道安》中记载,东晋长安僧人道安(314-385)制定了“僧尼轨范”三科:“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这是中国最早的寺院规章制度,虽然其内容规定是寺院日常事务,但当时已经有了唱念活动,并为后世寺院日常活动确立了唱念的传统。宋赞宁撰写的《高僧传》,对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及其对政治、文化诸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和说明,其中包含关于佛教音乐的内容有《卷二十八》中《大宋东京观音禅院严俊传》:“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继二三里……”“……是以两京礼经,则口唱低头,挝罄一声,谓之小礼。自淮以南,民间唯礼《梁武忏》,以为佛事。或数僧呗匿,歌赞相高,谓之禳忏法也。”

为您推荐

《瑜伽集要就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

  《瑜伽集要就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是由唐代不空翻译一部密教佛经。瑜珈焰口,又称“施食法”,系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轨,此仪轨涵盖了梵呗、直讽、吟诵和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施饿鬼食也..

《百丈清规》

  历史上,那种带有音乐旋律音调的唱念诵经制度,与寺院僧人的生活起居、人事关系等规定是在一起的。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齐太宰竟陵王文宣王法集录》中目录载,南朝齐代的萧子良撰制《僧制》,只是其仪文散失,其中内容..

与“梁武帝”有关的文献

  宋宗鉴《释门正统》共130册,是天台宗的佛教史书,全书仿《史记》体例而设本纪、世家、诸志、列传、载记等五部。其中卷四载:“所谓水陆者,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由此我们知道,水陆..

贵州本土音乐的价值建构

《出三藏记集》

  南北朝僧人僧?v(公元445-518)编撰的《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共15卷,包括4部分:1.撰缘记;2.铨名录;3.总经序;4.述列传,是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的珍贵资料。其中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中的《..

全球化语境下的贵州本土音乐文化概貌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化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时代,那么何为“全球化呢”?通过翻阅资料,目前学界大致有五种说法:其一,全球化是指整个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依存。全球化的世界就..

文化全球一体化给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影响

  文化全球一体化打破了过去音乐艺术和各种艺术文化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让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更宽更广的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以及碰撞,不断地得以融合,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