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形式影响人的不同情绪,情绪的体验除了与对作品的风格特征有关外,还有人的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
1.婴幼儿时期
婴儿虽然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情绪表达也较为单一,但是音乐可以刺激婴儿的生理反应,聆听不同的音乐婴儿所表现的情绪也有所差异。例如:在婴儿哭闹时播放贝多芬的《小步舞曲》,婴儿立刻会停止哭闹,瞪大眼睛好奇的聆听,一会儿便会忘记哭闹跟随轻盈的节奏手舞足蹈。在婴儿不肯睡觉的时候,播放莫扎特的《摇篮曲》,优美的旋律会使婴儿立即安静下来,渐渐的进入睡眠状态。而如果给婴儿播放怪诞的音乐旋律,他便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哇哇大哭。
进入幼儿阶段,基本情绪随着认知的发展和社会化进程逐渐变得丰富。学前儿童分辨表情的能力也逐渐加强,他们可以正确的区分开心、伤心、恐惧、愤怒等面部表情。对于声调、语言的情绪识别度也逐渐增强。而且会表现出尴尬、羞愧、骄傲等自我意识的情绪。例如在播放学前儿童必学曲目《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他们便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并且会表现出一种自豪的表情。
2.学龄儿童时期
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基本情绪的变化与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情绪与情绪表现。随着知识的增多,学前儿童区分心理表征和外部行为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发展。而且处在学龄期的儿童,情绪的表达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是非常显着的。例如,学校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学生在面向国旗唱国歌时都会表现的异常严肃,这是学龄儿童知道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而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3.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与身体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和学业的逐渐繁重,青少年的消极情绪逐渐增多,容易出现抑郁、烦恼、孤独等情绪。儿歌、轻音乐等不再能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流行歌曲、重金属音乐则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情绪。例如SHE的《不想长大》会唤起他们对童年的留恋;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会让他们学会坚忍;周杰伦的《星晴》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懵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