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聆听、欣赏与分析

  (一)让学生聆听歌曲,并让学生辨别歌曲的声乐体裁、唱法及乐曲结构。《玫瑰三愿》属于艺术歌曲、采用了美声唱法、乐曲结构为二段体。

  (二)了解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简要概况。19世纪起源于德国的艺术歌曲,其结构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经常采用诗歌为歌词,并注重与钢琴伴奏的互相配合。中国的艺术歌曲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当时国人逐步接受西方文化的步伐,艺术歌曲也和其他音乐体裁,逐渐走进国人的审美视野。早期近代的艺术歌曲有:萧友梅《问》、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我住长江头》、黄自《玫瑰三愿》等等。从创作来看,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从演唱来看,中国歌唱家通过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艺术歌曲。

  (三)进一步从“音乐本体”分析《玫瑰三愿》。歌词:《玫瑰三愿》歌词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玫瑰花的自述,借玫瑰花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伤,对社会中邪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弱者的同情。歌词带有女性性格特征。旋律、力度、速度:《玫瑰三愿》第一乐段(A乐段)是一个方整乐段,由2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有4小节,两个乐句曲调平稳,A乐段的旋律围绕在中音区、速度为“行板”(Andante)开始,力度处理是:p―mp―rit渐慢渐弱―atempo,整一个(A乐段)给人以抒情性浓的感觉。B乐段比A乐段情感有所加强,从谱面上看B乐段一开始就可以看到音乐表情术语pocoagitato的标记,意思是比A段“激动一点的”,力度的处理在这里是中强(mf),B乐段的音区与A乐段相比是向低音曲和高音区两端拉宽的,同时B乐段在旋律方面主要运用“音程的跳进”来表现情绪的变化,在“红颜”到达全曲的高潮最高音,在这里的力度处理是全曲最强f,演唱者情绪以及音乐也得到最淋漓尽致地发挥,而紧接着的最后一句是以渐慢rit―回原速(atempo)到渐弱(pp)的处理,给听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调性:整首曲子以E大调为主调,在B乐段(也即是23-25小节)从E大调离调到它的关系小调#c小调,而在全曲的结束句,和声“主―属―主”的结构支持了主调E大调的调性回归,最后的钢琴伴奏的落音是在E大调的主和弦上,从而结束全曲。节拍节奏:整首曲子是6/8与9/8相结合,节奏以附点节奏为主(例如:引子的前两小节钢琴伴奏节奏型以及A乐段一开始的旋律,节奏型也是附点节奏)。织体:整首曲子的钢琴伴奏织体大多是采用了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还有少量的和弦分解伴奏音型(乐曲进入B乐段后,左手的伴奏织体为“和弦分解”)。

  通过以上从“音乐本体”7个方面对《玫瑰三愿》的大致分析,我们也感受到了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从创作来看,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从演唱来看,中国歌唱家通过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艺术歌曲。

为您推荐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欣赏是对音乐的接受与反馈

   音乐欣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虽然是作为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存在的,然而它同时对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欣赏者并不仅仅是从音乐中寻求娱乐的普通听众,还是个拥有无穷智慧和审美能力的群体。每一个..

网络时代流行歌曲对军校青年学员的影响

借喜剧艺术的“趣”吸引学生,为音乐课堂生辉

  欢乐是人生意义的计量单位之一,幽默是人类一种智慧的表情,是与命运微笑的和解,喜剧是一门包罗万象、丰富多元的综合表演艺术。喜剧艺术中的“趣”是人们能够从中得到欢乐、得到幽默智慧的重要因素。正因为这个“趣”..

?b喜剧艺术的美,装点多彩音乐课堂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喜剧艺术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它包括喜剧小品、相声、双簧、曲艺、默剧、杂耍等。它通过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语言和台词修饰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用不..

用喜剧艺术的“情”感化学生,升华音乐课堂

  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之一是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