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仡佬族民歌旋律结构形成过程上来看,其不仅受当地环境与民歌等因素影响,还吸纳了当地花灯音乐的部分元素。在旋律特征上,仡佬族民歌既可以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欣喜之感,也可以表现出婉约抒情的秀美之感,两种形态的融合,更是让贵州仡佬族民歌具备了显着的旋律特征。从山歌唱腔角度来看,仡佬族唱腔以高腔山歌、低腔山歌与平腔山歌为主。而在一些丧葬歌曲中,其唱词则有着一种是念经的肃穆,表现了一种低沉与忧郁。最为引人注目的则属于仡佬族的打闹歌,这种歌曲表现形式为齐田号、崔闹号、花花闹与放闹号等,起着齐田号则以主要用于早上开工时,而花花闹则是多表现在午饭后,有独唱、齐唱、对唱与合唱等多种形式。仡佬族民歌曲调欢快性较为突出。当前,整理出来的仡佬族民歌《我家住在龙潭边》、《八月十五走坡来》等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了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歌曲。具体分析仡佬族民歌特征,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面来认知:
(一)纯四度与小六度大跳音程
在贵州仡佬族民歌艺术中,其民歌旋律最为显着的特征即广泛应用考虑纯四度及小六度大跳音程。这种特征的形式除了与仡佬族语言及环境存在关系外,还与当地的花灯音乐旋律存在着较大关联。仔细分析仡佬族音乐旋律则可以发现,其纯四度音程主要表现在商-徵、徵-商、角-羽等方面,而小六度音程则以角-宫为主,在该音程中多出现大跳。而在旋律动机部分,多选用纯四度音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贵州仡佬族民歌特性音程就体现于此,这也决定了其民歌旋律具备着充分的流畅性、活泼性与抒情性等特征。
依据图中曲谱可以看出,在仡佬族民歌中,除了典型的商-徵与徵-商特性音程外,在乐句是高峰位置也多存在小六度音程,该音程主要以宫-角构成。
(二)民歌旋律的节拍与节奏特征
与其他民族歌曲存在着一定相似性,仡佬族民歌在节奏安排上也较为自由,节拍变化幅度较大。这种变化一方面在于演唱者的自我发挥,演唱者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一定的处理,甚至可以调整旋律中的部分音调。在一些民歌曲子中,其拍子数量多在两拍以上。甚至一些歌曲无法明确固定拍子,在记谱中则出现了节奏自由的记录方式。
(三)民歌旋律广泛应用了下滑音与装饰音
仡佬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受语言特征及地方戏曲等因素影响,在民歌唱腔旋律中引入了一定的下滑音与装饰音。一般情况下,滑音多控制在五度以内,可以出现于句中,也允许出现在句末;装饰音则以前倚音与后倚音为主,多表现为二度或三度。如石阡地区的《扯谎歌》就是滑音与装饰音应用的代表作,从该歌曲中可以感触到滑音与装饰音应用的技巧与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